魏忠贤的头衔与“国进民退”

北京宣武门外长椿寺,在明代是一所规格极高的寺庙,供奉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崇祯皇帝生母刘太后神像。两位皇帝都是孝子,分别将母后恭奉为“九连菩萨”“智上菩萨”。受此庇佑,寺庙香火鼎盛。

北京宣武门外长椿寺

长椿寺在明熹宗天启年间曾重修,由当时的权阉魏忠贤牵头主持。等到明熹宗驾崩,弟弟信王继位为崇祯皇帝,虽然清洗了阉党集团,但很多地方并未斩草除根。比如魏忠贤在西山碧云寺为自己预先营建的坟墓(生圹)就保留了下来。当然,魏忠贤在发配皇陵的路上被缢杀,无福消受自己的生圹。而长椿寺内魏忠贤署名的重修碑记,也保留至今,算是北京城内少有的魏公公印迹。

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

碑上镌刻着这位“九千岁”的一长串官衔“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提督礼仪房、宝和等店,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尚膳监、内府供用库、惜薪司印务,肃宁魏忠贤撰”,从中可窥见魏忠贤权焰之熏天。

北京长椿寺中保存的魏忠贤重修长椿寺碑记

东厂、司礼监,后人耳熟能详,前者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务机构;后者是皇帝的贴身秘书班子。礼仪房、尚膳监、供用库、惜薪司等,都是生活服务机构。礼仪房俗称“奶子府”,负责为皇子选取乳娘、选婚、为公主选驸马等事宜;尚膳监、供用库、惜薪司分别掌管宫廷膳食、物资、柴炭的供应。肃宁是魏忠贤的老家,隶属于河间府,这个小县名人辈出,有魏忠贤这样的反面教材,也有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这样的名士。

魏忠贤的头衔中,唯有一处“宝和等店”让人感到比较陌生,因为“店”显然不是官署衙门的名称。而需要魏忠贤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层亲自掌握,显然也不是普通的店。

原来,明朝皇帝不仅将权力高度集中到自己手里,而且还亲自参与商业活动。在京城设立了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六店,“经管各处客商贩来杂货,设提督太监一人,其厅廨设在宝和店”。作为“旗舰店”的宝和店,位于正阳门外的戎政府街。

这些皇店的创始人是“顽主天子”明武宗。六店从正德年间一直到天启年间,存在一百多年。经营范围繁杂,茶叶、皮货、布匹、宝石、烧酒、珠宝、棉麻、牛羊驴骡等,应有尽有,是一个“超级商业集团”。

皇店的创始人“顽主天子”明武宗

本来,明朝祖制,内宫设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管领。而明武宗为了规避限制,便将宝和等六店作为编外组织的“企事业单位”,不算在二十四衙门序列,“不系祖宗额设内府衙门之数也”,因此就不算违规。毛奇龄《西河诗话》载,明武宗曾亲自出马,扮演商人,体验做买卖的乐趣:“扮商估与六店贸易,争忿喧诟,既罢,就宿廊下。”

由于有皇权加持,六店的利润之丰厚,可想而知,一年所征收的银子多达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前外,其余均为提督内臣公用。”也就是说,一部分充入皇帝私家荷包,另一部分作为太监们的小金库。明神宗万历皇帝时期,将六店利润孝敬母亲,“属慈宁宫李太后收用”,也就是长椿寺中供奉的那位“九莲菩萨”。到了明熹宗时,魏忠贤“攘为己有”,其营建碧云寺墓地的费用,相当一部分就来自皇店获利所得。

六店财源滚滚,这倒并非是因为多么的经营有方,而是在很多时候凭借特殊地位,巧取豪夺,贱买贵卖。就像白居易卖炭翁所描述的那样:“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谁敢跟皇家店铺讨价还价呢?

明代后期,经济秩序与吏治一样的日益败坏,而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皇帝在全国各地税关、码头、矿山遍派太监担任矿监、税使,并直接经管皇店,攫取暴利。神宗万历年间,朝鲜右议政李恒福以“陈奏使”身份赴明,亲眼所见:“分遣太监,置店于外方,名曰皇店,征纳商税,凡大府巨镇商人辏集之地,皆有皇店,每店岁中所入,多者二万余两。无赖射利之徒,乘时而攘臂起,纷纭上本,争请采珠、开矿者不可胜记。”另一位朝鲜使臣李好闵则感慨:“民怨骚然,物货不通,关津萧条。”

这令笔者想起了另一桩截然相反的历史典故。《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了春秋时代鲁国宰相公仪休的一段“反常”事迹:“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也就是说,公仪休吃了自家种的蔬菜,感觉味美,却将园子里的菜全部拔掉扔弃;看见自家织的布好,不仅不夸奖,反而立刻将妻子逐回娘家,还烧毁了织机。这看似不可理喻,其实他的理由是:“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的货物吗?”

以今人眼光看来,公仪休的做法未免过于偏激。其实这和商鞅“南门立木”差不多,正是通过极端夸张的手段,以更快、更有效地发挥示范效应,推行政策。公仪休之目的,就是为了“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宰相带头,其他官员自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这是一种朴素的“国退民进”的思想。

由于天然的不平等地位,官府在法律政策、获取资源等方面存在绝对的优势地位。官府一旦进场,与小民争利,势必挤占民营经济的空间,而效率却常常不如民间商人,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搅乱良性竞争秩序,压抑了社会的活力。明朝的皇店,就是最典型的“国进民退”,其最终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

其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像公仪休那样藏富于民,休养生息,则“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这才是细水长流之计,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逻辑,值得后人借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