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8日)是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40周年。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要彻查事件真相,不少电影机构也组织了光州事件主题电影线上放映活动。
电影在韩国民族文化中无疑扮演着比娱乐更有重量的角色。
关于韩国电影影响社会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不少:《熔炉》后修改儿童性侵法案、《杀人回忆》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罪犯、《寄生虫》后政府拨款改善半地下住房......
电影的力量原来不仅仅是带货和捧明星,它还可以反省过去和改变现状。当然,要做到后者往往需要更多的代价和勇气。
《寄生虫》的共同编剧韩进元在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时,特意提起了「忠武路」。如洛杉矶的好莱坞一般,位于首尔的忠武路区域有着许多电影制作公司和影院,因此成为了南韩电影产业的别称。
这里走出了大批优秀电影人,是韩国电影的心脏。所以到了今天,对一位导演或演员的最高褒奖,便是在他/她的头衔前加上「忠武路」三个大字。
但凡提到韩影的「忠武路」,「忠武路五虎」往往最具代表性。
「五虎」指的是五位个人色彩杰出的韩国导演,他们分别是朴赞郁,李沧东,洪尚秀,金基德,以及奉俊昊(排名不分先后)。对韩国电影稍有兴趣的人应该都耳有所闻,除了奉俊昊外,上述几位导演在国际舞台上都有过不俗的表现。
当然,这只是外界给他们起的一个昵称。与我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相似,「五虎」是剖析一个电影时代的切片。
从左到右:朴赞郁、奉俊昊、洪尚秀、李沧东、金基德
以这五人和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为代表,如今许多活跃的韩国名导演,都是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权动荡的一批人。
在电影审查松绑后的21世纪,他们背负着历史的伤痛,用艺术的声音去控诉,反省,和铭记。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电影如此擅长社会现实题材的原因。
01.
小小半岛与风格迥异的「忠武路五虎」
横扫了各大电影节的奉俊昊的作者特色想必是最鲜明的。奉导镜头的精准与工整,恰到好处的幽默,以及对社会矛盾的警惕,都在《寄生虫》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五虎」中最有商业潜力的一位导演。相比于其他几位,奉俊昊的作品不隐晦也不难懂,他本人也曾表示,很在乎电影的可看性。
直白的情节,幽默的台词,还有流畅的节奏——不仅是《寄生虫》,前作《玉子》,《雪国列车》,以及《汉江怪物》都如此。尽管是被影迷认为更具深度的《杀人回忆》和《母亲》,观众依旧可以津津有味地看完。
文化记者余雅琴曾在新京报的一篇影评中,用“激素电影”来形容奉俊昊的风格。他善于编写游戏般的情节,加上他对电影节奏的完美把控,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打怪升级的通关感。这种体验在《寄生虫》和《雪国列车》中尤为明显。
通过将社会议题“游戏化”,奉俊昊的电影不像《燃烧》一样高不可攀。它们让观众被娱乐之余,同时收获一些深刻的思考。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种“高级的爽感”就是奉俊昊最浓烈的作者色彩。
关注《寄生虫》的人应该不会对李沧东这个名字太陌生。由他执导的《燃烧》虽然口碑大好,却在颁奖季几乎颗粒无收,因此不少声音认为,《寄生虫》的成功站在了《燃烧》的肩上。
《燃烧》
作家出身的李沧东的作品有着厚重的文学基调,他拍的故事总是沉重而余韵悠长。《薄荷糖》中的自我毁灭,《绿洲》中的边缘爱情,《诗》中的赎罪——李沧东在拍社会底层的无数个体,更在拍历史和社会齿轮下无人问津的缝隙,是韩国不可或缺的现实主义电影人。
拍出「复仇三部曲」的朴赞郁也是戛纳的常客,他享有丝毫不亚于奉俊昊的国际知名度。
在五人中,朴赞郁的作者风格尤为果敢。通过《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等名作形成的朴式暴力美学,就像昆汀笼罩着好莱坞一般笼罩着忠武路。
也许与他的哲学系背景有关,朴赞郁的作品中往往糅合了很多道德伦理难题。像《老男孩》中以不伦恋开始又以不伦恋结束的畸形复仇,《亲切的金子》中反法制的自我救赎,朴赞郁总能在人性的迷宫里另辟一条诡魅奇径。
《亲切的金子》
在男性份额过多的电影产业,朴赞郁是关注女性的少数男性名导演。早从《亲切的金子》开始,他镜头下的女性便是复杂的。在近作《小姐》中,他更大胆地拍起了韩国日殖时期的女同性恋。
在历史伤痕的母题下,金基德的电影视角更露骨和小众。作为自学成才的“野路子”,他的叙事风格颇具实验性,一直以来备受欧洲电影节的青睐。讽刺的是,金基德因性暴力丑闻,近几年逐渐淡出了电影圈。
洪尚秀应该是「五虎」中的那个异类。对他而言,电影更像是探究和记录个体身份的媒介。他专注于拍摄男女情感关系,没有大场面和大制作,故事很多时候还是半自传式的私人交流,却也一路拍到了戛纳,柏林,威尼斯和更多。
在2016到2019年间,朴赞郁、李沧东、奉俊昊先后登上戛纳主竞赛单元,为韩国电影的国际破圈之路加速。
这五位导演自然不是韩国电影的全部。重要的是,一个小小的半岛走出了风格迥异的他们,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那他们背后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市场,该有多么精彩。
02.
在香港和好莱坞下长大的韩国电影
奥斯卡之夜后,称奉俊昊为“亚洲之光”似乎都不算过分。可声声祝贺之下,也掩藏着我们对曾经风光一时的港台电影的叹息。
虽然东亚电影的王座不再属于我们,但那段光辉岁月确实给如今的新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细看今天的韩国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港产片和好莱坞的影子。
《英雄本色》
在描述韩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着这样的情节:女主角德善的两位死党的绰号,分别是张曼玉和王祖贤;双门洞男孩们则喜欢看《英雄本色》,视周润发和张国荣为偶像。
提起全盛时期的港片,必然会先想起犯罪类型。上世纪末的《英雄本色》和《古惑仔》,不仅是我们的黑帮启蒙片,也影响了一代代韩国电影人。
最直接的佐证,便是2000年初期的韩影《朋友》和《卑劣的街头》。两部影片以加入了黑帮后的年轻人的奋斗与挣扎为主线,成为了韩国本土的经典黑帮作品。
《新世界》
在2010年后,韩国又涌现出大批犯罪题材电影,其中就包括了神坛上的《新世界》和《与犯罪的战争》。更有影迷称《新世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韩国《无间道》。
如果说香港派犯罪片擅长刻画警与匪之间的灰色关系,那么韩国派则喜欢深挖黑帮的秩序,以混沌去映射比黑道更黑的官僚主义。与此同时,韩国派的警匪片也愈发驾轻就熟,明确了自己的特长。
像2015年由黄政民和刘亚仁主演的“千万电影”(指在韩国突破了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程度约等于我国的破15亿)《老手》,就把“匪”的矛头指向了富人阶级。所以说,《寄生虫》中关于贫富悬殊的呈现,是韩国影业内发酵已久的母题,拍得好也应是理所当然。
那么越过东亚,到地球的另一端,好莱坞帝国又给了韩国什么启发呢?
好莱坞对韩国,或者所有有意发展电影文化的国家来说,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展示了商业电影的种种可能性。
1988年起,韩国政府允许好莱坞制作公司设立在韩办事处。这对于熬过了日据时期和军事独裁的韩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双向的信号,既标志着电影审查开始松绑,也意味着它们需要和外来片正面竞争。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韩国本土电影受到了外来影片的冲击,一直无法占有市场。为了缓解这场危机,政府设立了配额制度,要求影院每年必须有146天播放本土电影。
《汉江怪物》中,家庭和饭桌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所幸,当时的年轻导演们也展现了超群的实力。由姜帝圭执导的《生死谍变》(1999)推开了商业片大门,奉俊昊的《汉江怪物》(2006)在当年破了本土电影的票房纪录,顶住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的压力。群众开始意识到,原来我们自己的电影做得也不赖。
不能否认,韩国当年打开国门引进的外来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土电影人的创作。算上如今的《釜山行》(2016)和《与神同行》(2017~2018)系列,韩国囊中已有不少媲美好莱坞blockbuster(商业大制作)的电影。它们分别对应了谍战,科幻/怪物,丧尸,和魔幻四个经典类型,一步一个脚印地紧跟好莱坞。
向好莱坞看齐,并不代表只有一味的效仿。
事实上,通过《雪国列车》与好莱坞深度合作过的奉俊昊并不喜欢那一套。正因为好莱坞制作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和顶尖的技术,一位导演,尤其是外来或新人导演,要想完全掌控电影的制作是非常难的事。
因此,韩国电影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其日渐丰富多元的电影类型中,更体现在它能把那些西方擅长的电影类型本土化上。
从整个影视行业来看,不难发现韩国十分拿手群像题材。无论是国民电视剧《请回答》系列,还是去年作为黑马,一举登上韩国影史票房第二的动作喜剧《极限职业》,再到俘虏世界的《寄生虫》,三部作品不约而同地以集体为主角,收获了各自的荣耀。
《极限职业》中,开炸鸡店的刑警们
有趣的是,在文化光谱的另一端,韩国人对「集体」的执念依然成立。
在偶像工业方面,防弹少年团、BIGBANG、EXO、少女时代等顶级偶像组合都以团体模式走红。知名娱乐公司SM的主理人李秀满喜欢推出多人团的理由很简单——只要人多了,各自会招来不同的粉丝,组合的流行度就打下了基础。
把这套逻辑换到电影上,也未尝行不通。通过描绘一个集体,而不是聚焦在单一的主角上,故事就拥有了更丰富的视角,趣味性更佳。这种群像叙事风格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商业电影套路,在韩国影史上票房前十的本土影片中,《极限职业》、《与神同行》、《国际市场》、《盗贼同盟》就秉承了这一脉络。
来源: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整理:维基百科
很多时候,人们鄙夷公式化的东西,是因为那是既定的,没有新意的,甚至可以说是懒惰的。但我们又无法否认,公式化,是一个成型产业的基础,是普通工厂蜕变成梦工厂的第一步。
03.
敢于直面国家创伤的勇气,
是韩国电影最重要的底牌
很多人对韩影的初印象,都是21世纪前后以《假如爱有天意》和《我的野蛮女友》风靡东亚的爱情片。但近年来,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已经逐步取代了爱情片作为韩影代表的地位。
对于经历过军事极权到民主主义的变革,以及与朝鲜分隔的韩国人来说,民族意识早已扎根在每一位电影人心中。他们带着反省与思考,穿梭于历史与现代,每一种电影类型都是他们向社会和国家发问的扳机。
先从最轻松的商业片说起。韩国电影特别热衷拍摄一种题材,就是失散后重逢的兄弟。故事里的兄弟常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隔阂,被迫生活在一起,但最终都会互相理解,破镜重圆。
这种欢喜冤家式套路,算不上什么宏大叙事,但在韩国商业片里相当常见,而且也是许多南北题材的电影中青睐的叙事。例如玄彬主演的《共助》和郑雨盛主演的《钢铁雨》,都讲了北方军官与南方警察在合作中变为朋友的故事。而由金秀贤主演的《隐秘而伟大》,则讲了一个北方特务在南方潜伏期间,与那里的人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南北题材动作片《共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南北电影中的北方人物,往往内心善良,并且以帅气的风貌出现。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国电影人对南北统一的美好盼望。
敢于直面国家和社会创伤的勇气,可谓是当今韩国电影业最重要的底牌。
韩国近代最大的国家创伤,来自2014年的世越号沉船事件,那场夺走了300多条生命的灾难。悲剧发生后,朴槿惠政府的无能激怒了无数国民。文艺工作者们或通过作品,或通过公开发声,去质问政府犯下的罪过。
《那天,大海》
事件过后的6年间,出现了很多相关作品。包括《那天,大海》和《正义仍缺席》等纪录片,还有描绘家庭伤痛的电影《生日》。
几年前,包括奉俊昊和朴赞郁在内的9400余名文艺工作者,曾因公开反对朴槿惠政府而被列入黑名单,不得参与许多国家辅助文化项目。后来,这份黑名单的曝光成为了朴槿惠被弹劾的重要推力。
关于“文艺工作者黑名单”的报道
来源:The Korea Herald
或许,本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创作环境能保证永远的独立。但得益于九十年代末废除的旧电影审查制度,韩国大众在目睹了自己国家电影的崛起后,对于政治干预艺术创作非常敏感。
如果说废除旧审查制度是韩国电影的拐点,那么拐点之后,社会政治类电影就成为了韩国电影工业最不可忽视的那张牌。
千禧年伊始,李沧东通过《薄荷糖》和《绿洲》聚焦社会边缘人的挣扎,以饱含人文关怀的影像记录历史洪流下的个体创伤,拉开了韩国社会现实主义类型电影新时代的序幕。
而后,在中国无人不知的《辩护人》和另一部“千万电影”《出租车司机》,分别以个体的视角,聚焦推动了韩国民主化政治的光州事件和釜林事件。还有抨击法制体系的《杀人回忆》,《熔炉》和《素媛》,回首“IMF”金融危机的《国家破产之日》,这些剧情片大胆地揭开民族伤疤,敲击社会痛点,用影像改写历史只能被遗忘的命运。
《出租车司机》
也许是从“不好”到“好”的过程太过深刻,也许是因为生活在一个经受过侵略、内战、和分裂的国度里,不断反省历史和社会注定是韩国电影人永恒的使命。
千千万万部社会现实主义作品,凝聚出了《熔炉》中的那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台词看似沉重又无力,却恰恰赋予了韩国电影最炙热的生命力。
它们没有改变过去,而是在改变现在和未来。
尾声.
《南山的部长们》
春风吹来的二十年间,韩国电影已经长成了一片森林。
2017年,以韩国民主化运动为题材的《出租车司机》和《1987》 相继上映,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初,又一部聚焦韩国政权阴谋的电影《南山的部长们》面世 ,引发了大众对历史事件的关注;而后,奉俊昊凭《寄生虫》横扫奥斯卡。
我们可以说,正是这股不断回溯历史,直视民族创伤,警惕现状的执着劲儿,让韩国电影飞速成长。
正如《1987》中所展现的,因为无数个普通人的执着,一个接一个,最终掀起了一场社会运动。在那场运动中,每一个人都不是主角,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韩国电影也如此。
《寄生虫》口碑撕裂:它是拍给中产阶级的”激素电影“?| 新京报
韩国电影 · 从《杀人回忆》到《雪国列车》:奉俊昊 弱者之下,还有弱者 | 新周刊
A short history of Korean film | Darcy Paquet
More than 9000 politically active artists blacklisted under ex-president Park | The Korea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