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创造之间──基于美国文化“宽松”“紧绷”变迁的考察

在危机面前保持秩序,是宝贵的能力;超越制造而近乎创造,也是美好的愿景。秩序与创造这两种能力分别与何种因素有关,之间的关系是正向还是反向相关,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紧绷”、“宽松”社会理论[1],Jackson等学者用美国社会文化二百年变迁的资料,初步回答了上述问题:随着美国社会文化趋于宽松,秩序相应弱化,创造力相应提升。因此,社会文化“宽松”“紧绷”便影响秩序和创造,二者间可能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高度简化的角度看,社会文化的紧松可以如此定义:社会规范对个体的约束越强,社会对个体偏离规范的行为越不认可,这个社会就越紧绷;社会规范对个体的约束越弱,社会对个体偏离规范的行为越容忍,这个社会就越宽松[2]。这很容易和生活中直观的感受形成比较:在部分国家或地区,“活给别人看”非常重要,身体和心灵层面总有无形的羁绊;在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最主流的价值是“活出你自己”,一定的叛逆甚至受到鼓励。

作者从以上定义入手,先设法测度美国历史上紧松的变化。方法是这两年来不能再火热的词频统计:结合谷歌电子书库语料与既有紧松理论,可知“限制”、“预防”、“统一”、“治理”、“统治”、“禁止”、“遵从”、“排除”、“实施”等关键词汇,对应于社会的紧;“允许”、“自由”、“创造”[3]、“灵活”、“自治”、“开放”、“赋权”、“多样”、“个性化”等关键词汇,则对应于社会的松。各自计算词频,即可衡量社会整体的紧绷与宽松指数。结果发现,美国社会“宽松”“紧绷”指数从1800变为2000,越来越宽松。如图1所示,在过去二百年间,美国社会的变化十分显著:紧绷似已消逝,宽松成为基调,二者间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图1 美国社会紧松的变化。左侧是紧绷程度,右侧是宽松程度

作者接着研究了如此变迁与秩序、创造的关系。秩序方面分别以各年个体宗教性、最高法院案例数、国会立法数、执行死刑数目和电视节目用语为指标。创造力方面分别以逐各年商标数、专利数、电影数和新生儿取名同质性为指标[4]。然后,回归实证发现:社会紧绷程度与创造力的每个指标均呈负相关,社会紧绷程度与社会秩序的四个指标中的三个呈正相关(青少年怀孕,债务减少和高中出勤率较高)[5]。

图2 社会文化、秩序与创造力关系

总之,原文验证了紧绷宽松指标的解释力:这一指标可以同时解释美国社会在秩序和创造力层面的变化,也说明社会文化宽松与较高创造力和较低秩序之间存在权衡取舍关系。面对将带来深远变革的疫情,宽严如何相济,或许会再次成为热点。从另一角度看,二百年来的美国社会变化,说明这一指标不仅远非恒定不变,还有可能助推社会层面的根本变化。

近数十年,在众多新兴国家,相似的变化有涌现之势。本文发现有助于理解这一趋势。中国传统治理主张为政之道,宽严相济,社会氛围紧张活泼,如何协调“宽松”“紧绷”的度,依然值得深入研究。

[1] 理论原出处见于Pelto, Pertti J.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societies." Trans-action 5 (1968): 37-40。

[2] 见于Gelfand, Michele J.,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cultures: A 33-nation study." Science 332.6033 (2011): 1100-1104。

[3] 将“创造”的词频定义为反映社会松紧的指标,似乎可能削弱后续提到的、宽松与创造间相关关系的说服力。此处或许有待澄清。

[4] 两类指标内部均具备比较显著的相关性。

[5] 原文用不同模型设定检验了此处相关性,并考虑了相关性在时间上的滞后。

轮值主编:熊金武 责任编辑:彭雪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