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带墨仔去菜市场买菜,菜摊收费处有个卖生面条的小铺子,我拉着墨仔刚好就站在这个铺子前面排队等着付菜钱,突然墨仔拽着我说妈妈快走,我不想呆在这里。我感到很诧异,仔细检查周围的环境,没发现什么异常,但当我蹲下看墨仔时,发现他正瞪大眼睛,面露恐惧得盯着那个卖面铺子的压面机器,机器发出“轰轰轰”的声音,我猜想他大概是害怕这个声音。
后来,我发现当我用搅拌机、吸尘器这类能够发出“轰轰声”电器的时候,墨仔都会非常排斥、恐惧、甚至哭着让我快点关掉机器。
可是这些电器在他小月龄的时候我也用过啊,当时他并没有异常反应,究竟是什么契机让他心生恐惧呢?
我琢磨了半天,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补牙”这件事了,因为补牙的时候用的那些工具发出的正是这种旋转产生的轰轰声。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这些机器的轰轰声触发了墨仔的“内隐记忆”。
记忆的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说到记忆,我们脑海中能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比如昨天公园游玩的场景,前天吃了一顿很美味的午餐,我们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的人和事,这种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意义上“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指的是在意识层面回想起的过去的经验。
还有很多记忆是我们意识不到,但却时刻存在的,比如你喝水时候可以不假思索的拿起杯子放到嘴边,吃饭时候自然而然的拿起筷子,这些动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重复了成千上万次,每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不会去回想上次是如何操作的,这种意识不到但却存在的记忆就是“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的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使我们建立起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
举个例子,新手父母刚开始抱婴儿的时候都是笨手笨脚的,但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终于熟练了,当宝宝哭闹的时候,让爸爸妈妈们不假思索抱起宝宝的记忆叫做内隐记忆,让爸爸妈妈们回忆起第一次抱宝宝那手忙脚乱,小心翼翼的状态的记忆叫做外显记忆。
不论是那种记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通过联想以往的经验来影响我们当下的行为。
记忆作为一个联想机器,大脑处理当下的某种信息----一个想法、一种感觉、一股气味、一个形象时,会将这种体验与过去类似的体验联系起来,这些过去的体验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影响我们对现在所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的理解-------《全脑教养法》。
对于孩子来说,内隐记忆比外显记忆的影响更加深远
老话说,孩子3岁前记不住事,这个“事”其实是指外显记忆,确实我们想不起来自己2岁时候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可以编码外显记忆的时候,但是,内隐记忆却是从出生就一直存在的。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认为:我们终生都在编码内隐记忆,而且在生命的头18个月里我们只能编码内隐记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婴儿能够辨识出妈妈的声音、气味,饿了会哇哇大哭呼唤妈妈,吃饱以后脸上浮现出满足的表情,在之后的成长中,每一次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都被编码成了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对孩子的影响就在于: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来期待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并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互动:
1、美好的、温暖的内隐记忆能够让孩子积极面对世界
当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中,父母能够快速回应自己的需求,母婴依恋关系是安全的,那么这个孩子所获得的内隐记忆经验就是积极、正面的,在面对父母之外的世界的时候,内心就是安全的,富足的。
一个能够被关心的孩子,一定也会反过来去关心别人。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温暖的人,那你就需要用你自己的善良温暖来对待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勇敢坚强,那你就需要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
2、恐惧的、负面的内隐记忆会让孩子消极应对世界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过关爱,甚至还遭遇过暴力或虐待,那么他对这个世界将会充满了不信任和敌意,最亲的人都是如此对待自己,其他陌生人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呢?
当一个孩子经历了一段让他感到恐惧、害怕的事情,那么这段经验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就会深深的印刻在大脑中,当遇到类似的经验的时候,内隐记忆就会将储存的那些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比如墨仔的补牙经历,对于他来说,这段经历无疑是非常痛苦和害怕的,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轰轰作响的补牙工具都被编码成了他的内隐记忆,所以当听到类似的声音的时候,那些负面情绪立刻就包围了他,进而做出逃避、排斥的举动。
因此,当你的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突然一反常态的时候,或许是触发了某段不愉快的内隐记忆而已。
对于孩子不愉快的那些经历,家长或许觉得时间长了孩子就忘掉了,不要再去反复问孩子事情的经过,其实,不去想不代表就能忘却,有些内隐记忆会像碎片一样散落在脑海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就像墨仔面对吸尘器、料理机所表现出的状态一样。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这段内隐记忆,而不是“埋藏记忆”。
把内隐记忆转换成外显记忆,是帮助孩子摆脱不愉快经历的有效办法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自己痛苦难受的时候,如果找个人倾诉,把发生过的事情讲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好了很多,讲述就像回放录像一样,你会想起很多细节,也会进行思考和反省,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把内隐记忆转换成外显记忆的过程。
内隐记忆对我们的影响是无意识的,但是外显记忆则是意识层面的理解,是能够被洞察和感知的,这也是精神疗愈的力量。
换句话说,外显记忆可以让我们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事情的过程。
内隐记忆让我们笼罩在害怕、紧张、痛苦的情绪中,头脑一片混乱,身体呈现逃避状态,如果将内隐记忆外化以后,我们就能还原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进行到哪个环节的时候让我们产生了某种负面情绪,可以再细化到哪个人、哪个动作、哪个东西、最终让“元凶”浮现出来,一旦能够直面这个元凶,我们就能很好的处理负面情绪了。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孩子,只是孩子还小,没有“倾诉”这个本领,需要我们大人的引导。
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内隐记忆到外显记忆的转化
当我们确定孩子当下反常的行为是因为过往不好的经验导致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三个步骤来帮助孩子将内隐记忆转化成外显记忆:
第一步:用讲故事的方式,回忆事实
挑一个孩子情绪相对比较平稳的时候,和孩子坐在一起回忆一下那段不开心的经历,如果孩子已上学了,那么可以完整的讲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比如像墨仔这样2岁左右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远远不够完整表述出一大段经历,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一步步回忆:
回忆的时候要把握的原则是:时间、人物、地点、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孩子的感受来源,问的越详细越好。
以下是我和墨仔回忆他补牙的对话:
“墨仔,昨天我们坐着爸爸的车去了哪里啊?”
“去了医院”
“去医院干什么啊”
“去补牙了”
“是谁给你补得牙齿呢?”
“是牙医”
“牙医是怎么给你补牙的啊”
“有3个阿姨把我绑在床上了,然后嘴张开,补牙,还涂氟了”
“我听见你哭了,为什么哭啊”
“我害怕,我害怕补牙”
“那补牙疼不疼?”
“不疼,但是害怕”
“你害怕什么呢?”
“害怕那个响的,声音很大”
“你说的是医生拿着的那个补牙的机器么,放进你嘴里的那个?”
“是的”
“那我站在你旁边的时候拿着小汽车陪着你这样,还害怕么?”
“不怕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有两颗新牙齿了?可以让我看看么?”
墨仔张开嘴让我看了看,开心得说“我有两颗新牙齿,又白又亮的牙齿”
这样的回忆对话,目的是让墨仔不去回避补牙这个事情,他说出来的时候大脑也在梳理这段经历,让自己明白对于补牙这个事情具体害怕的细节是什么,因为检查牙齿这个事情以后还会经常发生,所以,这样重复回忆可以让墨仔熟悉这套流程,熟悉了以后就不会太害怕,因为有了可控感。
第二步:允许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感受
当不愉快的经历发生的时候,或者后期回忆的时候,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害怕、生气、难过,因为这些情绪来源于真实的经历,属于内隐记忆的一部分,回忆的时候当然不能忽略或者掩盖这些情绪。
更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感知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当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教会孩子学会“内省”。
有时候我们为了安抚孩子可能会说:没事的,不疼,一点都不害怕,你是男子汉不能哭之类的话术,本质上是想帮助孩子,但方式错了,这些话术阻碍了孩子对真实感受的体验,混乱了记忆的编码。
摔倒了明明会疼啊,为什么要说不疼?
打针就是很恐怖啊,为什么要说不怕?
被抢了玩具就是会伤心啊,为什么不能哭?
如此表达,孩子心理得有多憋屈,多混乱。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孩子说:我害怕,疼,我很生气,然后让孩子表达出为什么会害怕、因为什么事情生气了,哪里疼,说出这些情绪以后,我们再去引导孩子怎么做能够不再害怕、不再生气。
第三步:利用情景模拟游戏,重复演练事实
用孩子的经历进行情景模拟,不断重复演练,其意义在于:把分散的内隐记忆梳理成完整的一副图像,让孩子充分了解发生了什么,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墨仔的这个补牙经历,我们后来每天都会在家里进行“补牙”,我、爸爸、墨仔轮流扮演一个需要看牙医的病人,躺在沙发上张开嘴,然后另一个扮演医生的人拿着自制的补牙工具,在牙齿上敲敲打打、磨一磨。
病人会问医生:医生我的牙齿怎么了?
医生回答:你的牙齿坏掉了,需要修理一下。
医生再问病人:疼不疼?
病人会回答:有点疼
诸如此类的对话,模拟出真实的补牙场景,对话的内容对墨仔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建设。
所以后来,墨仔已经显得“相当专业”,边给我们修理牙齿,边说:还要涂个氟。如果我们说有点害怕,墨仔还会说:那我抱抱你就不怕了(学会了排解情绪)。
【墨仔妈妈寄语】
虽然我敢打包票,下次补牙的时候墨仔还是会害怕,哭也是难免的,但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像第一次一样陷入巨大的恐惧中,并且我相信,这样不断的帮他梳理内隐记忆,总有一天他可以正视自己的恐惧,泰然自若的自己躺到椅子上配合检查,而非无可奈何的妥协服从。
这种能够审视过去经历、整合记忆的能力,也会变成一种宝贵的精神疗愈力量,在未来遇到困苦的时候,能够把自己拉出负面情绪的深渊,积极面对人生。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