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打造“双能三艺”教学团队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中、高级商业人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楚天都市报记者 邹浩 通讯员 杨希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中、高级商业人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所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实习管理50强、武汉市示范基层党组织、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的学校,一直秉持“以质量立校,用文化塑魂”的办学理念。学校依据教师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双能三艺”教学团队,让教育有温度,让学生有未来。

停课不停学 花式网课欢乐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做到“停课不停学”,春节期间,学校校长、书记每晚都与教学部主任们“相聚”网上,讨论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课程时间、平台使用等。2月3日,2017级教学班的师生准时相约“空中课堂”,正式开启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模式。

战斗在“空中课堂”的老师们,则克服老家网络不通、提前结束产假等诸多困难,把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网课上得丰富多采。

孙琳莉老师在线西点制作教学

武汉市职工技能大赛状元获得者、主讲西式点心的孙琳莉,特地选择了焦糖布丁作为授课内容,无需烤箱,操作简单。她在课程前半部分利用ppt讲解甜品配方以及制作过程后,直接将课堂搬到厨房,后半部分现场操作,全程直播。

学校作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和烘焙项目的湖北集训基地,原本于2月份举办的湖北选拔赛,因疫情暂时推迟。作为集训队成员,该校学生张亚鹏在没有现成材料的情况下,偶然想到可以用泥巴来练手,于是每天坚持捏泥人训练长达8小时。

学生制作的焦糖布丁

世界技能大赛被称为“技能奥运会”,糖艺西点和烘焙项目的比赛选手须同时制作两个相同的作品,且作品的形状、颜色、形态,都要求一模一样,连重量都要求精确到0.1克。此前连续三届世界技能大赛,该校共有四名学生取得省赛第一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据了解,该校近年来着力打造“双能三艺”(教学能力和职场能力,教学技艺、信息化技艺和思政教育技艺)教学团队,以赛促教,以训增能。去年底在株洲举办的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杨孝刘、况野、常福曾团队再次斩获湖北省中职唯一的一等奖,王慧卿和原锦林教学团队分获两个二等奖,获奖数在全国中职学校中位列第四。

战疫总动员 践行初心显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担当践行初心。面对疫情,全校师生逆行而上,践行着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

2月7日,学校被征用为康复隔离点。下午接到通知,当日就须腾出80间宿舍。微信群中一声号令,瞬间被“马上出发”的回答刷屏。从领导到教工,数十人从武汉各个区紧急集合到学校宿舍楼,分类、打包、密封学生寝室物品,送固定点封存。投入生活物资进场,彻底清洁,将寝室布置妥当。一个80张床位的隔离点,在不到24小时内建成。

至3月27日最后一名隔离人员离开,实现了“隔离人员零交叉、隔离点内零感染、医务管理人员零损伤”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打赢战疫阻击战的光荣使命。

该校2017级营销3班学生陈佳旭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被分配到硚口区崇仁路一家疑似病人隔离酒店工作。他每天的主要任务是给疑似病人送食物和生活用品,打扫房间以及接收、安排疑似病人入住等相关工作。在困难与危险面前,陈佳旭从未退缩过,一直尽职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宅家不宅心 心理咨询来解忧

“谢谢您,没有您,我都不知道这个时期能找谁帮忙。”今年2月,学生小陈(化名)的母亲杨女士,打电话给该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严洁老师,感谢她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原来,由于疫情影响宅家过久,小陈的情绪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因为一些小事在家与母亲发生争执。通过微信和电话的反复沟通,严洁弄清详情后告诉杨女士,母女在家遇事不谈对错、只谈感受;矛盾必须两天之内解决,不能积累情绪;彼此要真实坦诚说出不满的地方,但也要学会表达爱,学会拥抱对方等。

学生的网课笔记

该校心理咨询室共有25名心理咨询师,全是本校教师,也都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平时,这些老师会轮流到心理室值班,接受学生咨询、开展培训辅导等工作。疫情发生后,学校鼓励他们在网上开设心理咨询课程,通过微信群、QQ群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及家长开讲心理学知识,通过学生及家长的辐射安抚社会情绪。

去年9月起,该校还组织111名党员教职工“下沉”到各班级,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等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