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百法略说 佛陀大传 五停心观 弥陀要解 天台五时 天台八教 |
大象 心愚 二傻 亲近善友 归依三宝 供养三宝 |
然妙 皆仁 无用 乐乐 亦合 续祥 靓仔 |
观诸法如 菩萨戒 沙门庄严 |
说到“念”,一般人都会理解为是想念或者是极短的时间,而在佛法中,念有八种含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心所名
念,又翻译为忆,属于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也就是能够让心记忆不忘所缘的事情的精神作用。
《品类足论》卷一中说︰“念云何?谓心明记性。”
《俱舍论》卷四中说︰“念谓于缘明记不忘。”
《成唯识论》卷五中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于曾未受体类境中全不起念,设曾所受不能明记,念亦不生,故念必非遍行所摄。”
论中说,定是以念为依托的,而念是五根之一,能够引发定。了解念的含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
二、观察
也称为观念。也就是指观想佛的形象或者佛法的义理。而在佛经中,常称观佛为念佛。
《大智度论》卷二十一的〈八念义〉中说了八念,其中之一就是念佛,这里一并介绍一下八念,供大家了解。
八念依次如下︰
(一)念佛:就是忆念佛陀所具足的无量不可思议功德,能够拔除众生之苦,而给予众生安乐。
(二)念法︰就是忆念佛法清净无垢,远离二边,能够灭除烦恼,通达无碍。
(三)念僧︰这里的僧,指的是四双八辈(小乘四向四果的圣者),就是忆念僧能修正道,证得圣果,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四)念戒︰也就是忆念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能够遮止一切诸恶,是一切善法的依止之处,是无上菩提的根本。在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中,律仪戒能够让诸恶不得自在,定共戒能够遮止各种烦恼,无漏戒能够破除无明而得到慧解脱。
(五)念舍︰这里的舍,可以分为施舍和舍离烦恼两种。而施舍又分为财施和法施两种。财施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能够对治悭贪。而法施的利益则极大,能让修行者得正道、除烦恼,舍离一切烦恼,断除三结,乃至于九十八结使等烦恼,使之得到安隐欢喜。
(六)念天︰这里的天指的是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及名天、生天、净天、生净天等诸天。就是说,要忆念天众的果报清净,能够利益安乐一切。
(七)念入出息︰就是说要观知呼吸的长短及冷热等等。这一念能够消除心的散乱,有助于修行者进入禅定。
(八)念死︰这里说的死,包括自然死亡和由他因缘死亡二种。念死是说,要观察这两种死,从人出生在世间以来,就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是人所无法避免的。
三、口中称念
这种就是我们大家平时印象中所说的念佛的“念”了。
简而言之,这里说的念佛,就是称念佛陀的名号,也称之为持名念佛。
四、天台宗止观修法的行五法之一
所谓的行五法,是指行持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
天台宗的止观修法中有二十五种方便,二十五方便又分为五科: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
其中行五法就是五科中之一,也就是:
(一)欲
想要出离世间的一切的颠倒妄想,想要得到一切禅定智慧之门。
(二)精进
也就是坚持禁戒,舍弃五盖,在初中后夜毫不懈怠,勤行精进。
(三)念
也就是观察世间种种欺诳的微不足道和禅定智慧的无比珍贵。
(四)巧慧
对比世间之乐和出世间的禅定智慧之乐,衡量两者之间的轻重得失。
(五)一心
是指念慧分明,观察世间的种种不可爱乐,善于识别定慧的珍贵之处。
五、在心中思惟
这就是一般人所常用的念的含义之一,也就是心念。泛指心里面的思想。
六、菩萨阶位名称
处于菩萨阶位十信中的第二位,念位。
七、五力之一
也就是指三十七道品的第五科。这里说的五力指的是发生圣道的力用有五种,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念力,则是这五力之一,指的是修四念处以获得正念。
八、极短的时间单位
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定义之一。
《护国仁王般若经》中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成实论》中说:一念有六十刹那。
《摩诃止观》卷三中说一念有六百生灭。
《翻译名义集》卷二中则将刹那译为念。
所以,综上所述,念与禅那的时间相等或者较长一些。
以上,就是佛教中关于“念”的八种含义,大家都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