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装置”又添新成员,汽车产业稳中求进

5月12日,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就在“三项强制标准”发布前后,先后有多起新能源车发生起火燃烧事件,更凸显了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月22日全国两会举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要将追求高速度的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来,在危机中反思,在沉淀后反弹。

接二连三,新能源车“火”了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认真造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最终只会“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事件回放

进入5月以来,国内相继发生多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

5月4日,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客运中心门口,江淮瑞风面包车发生自燃;

5月4日,深圳大鹏新区惠深沿海高速溪涌检查站,归属于东部公交E11的公交车起火;

5月8日,湖南长沙街道上,一辆行驶中的理想ONE前机舱起火;

5月18日,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附近停车场内,广汽新能源Aion S纯电动汽车起火燃烧……

点评

在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中,有一支战队叫做“易燃装置”。

如今,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有一支“易燃装置”战队,而且阵容日见庞大。特斯拉、蔚来、众泰、北汽威旺、江淮、理想、威马、吉利、广汽新能源等,都先后成为其中的一员。

理想ONE冒烟起火后,理想汽车官微回应: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有出现问题,目前车辆已经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检测,有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

还有去年召回4803辆ES8的蔚来汽车,披露造成车辆起火的原因是“动力电池模组内部走线方向存在问题,导致线束与电池组框架摩擦,并被盖板挤压,极端情况下会磨损线路绝缘层,进而造成短路,过热后失控起火。”

夏天里的几把火,暴露出厂商为了争抢赛道急功近利,为了推卸责任可以顾左右而言他的事实,更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在相继发生的新能源车起火燃烧事件中,一些车型搭载的三元锂电池,一次次被拿出来说事,显得“劣根性”十足。

作为被广泛采用的动力电池,三元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可以带来更长的续航。但是,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活性大,也容易热失效。也就是说一旦电量充太满,就容易产生结晶,刺破电池隔膜,发生短路,或产生大量余热进行燃烧。

关于三元锂电池的优缺点,早已经被业界人士反复提及,无需赘述。

只说在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作为“新四化”的一个方向,备受各界重视。

早期,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不仅传统车企在积极布局,更有造车新势力乘势而入。

最近几年,政府补贴持续退坡,同时补贴政策提高了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能耗水平的门槛。显然,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进而提高续航里程,成为各家新能源车企谋求补贴,又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最佳手段。

可以说,新能源车企的唯“里”是从,是政策和需求双向驱动的产物。为了抢占政策红利和市场份额,有些车企过度追求长续航,在电池安全性、耐久性未经严格验证的情况下,推出或带有隐患的新能源车型。

最近的几把“火”,显然更加坚定了政府的决心,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以及电动车辆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技术细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负责,对消费者安全用车负责。

从电动汽车长远发展来看,“三项强制标准”向各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吹响了“警哨”,必须要守住安全这根底线。

有安全才有未来。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三项强制标准”来的很及时,手动点个赞。

“两会”召开,委员提案,汽车产业迈出新步伐

“两会”召开,总是振奋人心。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提案,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和探索。信心在,肯行动,未来会更好!

事件回放

日前,全国两会召开。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带来了新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瞄准创新发展,提出《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建议》;聚焦消费回暖,提出《关于阶段性放宽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促进消费的建议》,以及《关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开放城市限购限行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曾毓群提交两份政协提案,包括《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提案》和《全力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电动化 打赢蓝天保卫战形成全球产业高地的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四项议案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商用车积分政策、汽车新标准建设等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出议案,加快推出刺激消费措施,适当增加汽车限购地区的号牌配额、优化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等,带动消费市场。

点评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市场,中国市场体量大、潜力大,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多位汽车行业的“大佬”,在两会提案中大体表达了两种态度——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强化刺激消费市场。各位代表委员的提案,从产业从业者角度出发和深入思考,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稳”字当头,抓好“六稳”,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是一个强烈且积极的信号。中国汽车产业自2018年经历了产销下滑,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冲击,对于包括汽车产业上下游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走出反转行情,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在政策刺激和消费释放的双重作用下,正在逐步走出低谷,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在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将带来巨量的需求。挑战则来自时时存在的市场竞争,本土新能源品牌和外资新能源品牌,注定要短兵相接,同台竞技。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成熟的充电基础设施来支持。

上有政策指引,下有针对性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走在快车道上,相信将在未来几年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这正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路,难且需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