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往事003 | 3000年,人类唯一战胜的病毒——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

早在公元前的古埃及,就有天花流行的记载。而现在所找到的最早的天花病例,正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

直到1977年,非洲索马里的一位天花患者成为最后一个已知的自然病例。人类终于用天花疫苗完全控制了这个令全世界闻之色变的烈性传染病的传播。

两年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天花被消灭

世界卫生组织扑灭天花计划的主导者正在宣读已成功扑灭天花的消息。

来源:wikimedia

从公元前1145年拉美西斯五世之死,到1979年天花被宣布根除,天花——这个带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理阴影的传染病,在历史上肆虐了30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史。

01

源于中国的“人痘接种”

天花在中国最早的记载,见于晋朝葛洪的《肘后方》。

葛洪认为天花是一种流行病,称它为“天行发斑疮”。《肘后方》详细描述了天花的发病过程:“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斑紫黑,弥岁方灭。”

这是第一次准确而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症状,并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制作,原

版名为《肘后救卒方》、《肘后方》,东晋时期葛洪著

来源:网络

到了唐朝,药王孙思邈提出“以毒攻毒”的方法阻断天花的传播。原理很简单:收集天花患者身上的脓汁,涂抹在正常人身上,以此来获得免疫力。

这应该是“人痘接种”的雏形。

不过,后世普遍认为成熟的人痘接种法应该是在明代兴起。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就有记载:“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药王孙思邈

图片来源:网络

人痘接种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四种: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

痘衣法,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两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痘浆法,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

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腔中;水苗法则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奶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

这四种方法都是让种痘者先患上轻度的天花,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得过天花,从而获得了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直到20世纪初,这些接种法还在江苏等地被使用。

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人体鼻腔,起到免疫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天花病毒大约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之前都只是小范围传播;到了15世纪,由于交通日益发达,世界人员往来密切,天花才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

恰正是满清入关前后。

满清入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满洲人远居塞外,天气寒冷,一般不生痘疹,所以身体中没有免疫力。进入中原之后,他们一旦染上天花,极少能幸免于难。

满洲人对于天花有着恐怖的黑色记忆,皇族爱新觉罗氏更是如此。

礼亲王代善有三个儿子、一个外孙死于天花;英郡王阿济格的两个妻妾,均在北京城感染天花而亡。就连皇帝,也不能幸免于难——顺治帝,就是在24岁时死于天花。

天花的肆虐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皇位的传承。

顺治第三子玄烨,出疹而不殆,去鬼门关走了一遭而痊愈,获得天花免疫力,于是被立为皇位继承人。

年轻时的康熙帝玄烨,脸上有天花留下的麻子。

图片来源:网络

康熙时期,皇宫中仍屡有天花出现。康熙帝年轻时的14个子女,存活下来的仅有7人,其中3名卒于5岁之内。再加上年幼时患天花的经历,康熙对抵御天花的态度很坚决。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官方全面对天花实行积极性的预防措施。接种人痘,在当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预防效果。

此后,康熙成为种痘法的帝国头号推广大使,从宫中一直推广到民间,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各部落,从而大大减少了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发病率。

在康熙的推动下,清代朝野对天花的防治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康熙后来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起源于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在全人类与天花的抗争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曾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种痘)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02

欧洲的“人痘接种法”

天花是世界范围的传染病,没有哪个国家置身事外。

蓝色为天花感染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天花传入古老中国不久,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最后国力衰退;

到了4、5世纪,天花在中国爆发;

尔后的6世纪,天花由中国经朝鲜到达了日本;

11世纪和12世纪,东征后回国的十字军骑士们使天花在欧洲传播,以致令后来的中世纪欧洲呈天花蔓延之势,当时天花几乎造成了10%的居民死亡。

天花病毒

图片来源:网络

天花原来只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然而,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天花,无意中成了欧洲殖民者的帮凶。

当欧洲殖民者在15世纪末登上新大陆(美洲)的时候,给新大陆的原住民带去了多种他们从未遇到过、因而也根本不具有任何免疫力的传染病,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天花。及至16世纪末,美洲生存下来的人口不到100万。

在这个时候,遥远的东方,人痘接种法已经十分普及了。经过商人、旅客和医生的努力,这种能够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也逐渐往欧洲传播。

英国的人痘接种法,就是由一位陪着丈夫出使土耳其的贵妇——玛丽·蒙塔古夫人带回英国的。

玛丽·蒙塔古夫人

图片来源:网络

蒙塔古夫人自己也是天花的受害者。刚刚踏入社交界的她,还没来得及绽放光彩,美丽的脸庞就被天花刻下了难看的伤疤。因此,在知道土耳其流传的种痘之术能让人远离天花之后,蒙塔古夫人坚持为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爱德华·蒙塔古种痘。

在公使使团随行医师查理·梅特兰的配合下,由一名经验丰富的痘娘主刀对小爱德华进行了人痘接种。接种手术很顺利地进行,小爱德华在术后出现了短暂的发热和出痘等接种临床不适反应,但症状很快消失,身体得到恢复。

回英国后,蒙塔古夫人开始宣传土耳其的人痘接种技术,尤其是在爆发于1721年的天花疫情中,不遗余力地推广这项预防技术。

不过,人痘在英国的推广也是一波三折。当时的英国人对于种痘之术嗤之以鼻,拒绝接受这种超出理解范围的预防技术。蒙太古夫人多方游走,最终说服了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

6名死刑犯作为临床对象,进行了人痘接种试验。有25名医学界的专家观摩了整个手术过程。试验效果很好,作为回馈,这6名囚犯后来得到了特赦。

18世纪末,人痘接种法普及到了欧洲和美洲。

03

从“人痘”到“牛痘”

人痘接种法的到来为笼罩在天花阴影下的欧美大陆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遗憾的是,人痘接种法也并不是绝对的安全。

1724—1727年间,已知897名天花接种者中,有17人死亡。这引起了英国皇室和政府对人痘接种负面作用的高度重视。

经过统计分析研究,人痘接种法大概有2%的死亡率,而且往往会留下一些诸如耳鸣之类的后遗症。1728年,英国议会甚至公开宣布天花接种是一种危险行为。

人类需要去寻找更安全的方法来预防天花。

18世纪的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从古代中国的做法中得到启发。他在生活中发现,英国乡村一些挤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有牛痘的人全都没有患上天花。这个奇特现象使他大受启发。

利用牛痘攻克天花的爱德华·詹纳被誉为“免疫学之父”

图片来源:网络

从1788年到1796年里,琴纳致力于牛痘的观察和试验。1796年5月14日,他从一位挤牛奶女工手背上的牛痘里,吸取少量脓汁,接种在一名儿童身上。2个月后,他又给这名儿童接种天花病毒,结果该儿童并没有出现天花的症状。这次成功,使琴纳增强了接种牛痘的决心。1798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

但是,牛痘接种早期也受到广泛的抵制,人们相信,牛痘接种会引发梅毒疫情。

一直到1860年代,“牛痘苗”出现,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疫苗来了。因为基本上无危险,“牛痘苗”很快成为世界各国预防天花的有力武器。

人们排队接种牛痘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1805年,牛痘接种法诞生的第十年,一个葡萄牙医生将牛痘法传到澳门,东印度公司的船医皮尔逊进而将之带到广州。

中国,开始种牛痘。

当时,广州出现了第一批牛痘医,邱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著名的《引痘略》中阐述了种牛痘的方法与优点。《引痘略》出版后,正值我国天花猖獗之时,各地纷纷翻刻此书,派人来广州学习此术,引疫苗回乡,效仿广州举办牛痘局。

痘师邱熺编撰的《引痘略》

图片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藏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版

牛痘接种逐步取代了中国之前采用的人痘接种。牛痘防疫所到之处,天花无处藏身。这种困扰了明清两代的烈性传染病,终于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签发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卫生部公布种痘暂行办法,规定中国居民一律免费普遍种痘。

随着全民种痘政策的顺利实行,国内的天花病例数目急剧下降。1961年,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的痊愈,中国境内再未见天花病例。

北京开业医师为托儿所儿童种痘

新华社资料片

1967年,全球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到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天花成为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