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油关位置与形成
起源于阿坝州的涪江水系,一水东去,湍急,倾泻,穿峡过谷至平武县东南48公里,距绵阳82公里的江油关镇(原南坝镇),南岸的格条岭山下突突出一平台宽约2000多米,长约3000多米,由南北延伸,江水出山峡谷口时,水势由平台随之改变,加之西岸的凤翅山与北岸蜿蜒起伏的龙门山脉鹰嘴崖相对及夫子山众多支络缓缓东行,江面变宽水缓而静,使江水呈C型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玉带水,又好像似一轮湾湾江月,故称明月渡,亦名明月关。
江油关四面群山峻峭又有江水环绕,山水有情,是深山峡谷一小盆地,也是冷兵器时代用兵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关隘,公元219年蜀汉政权在这里设置军事要塞,以防曹魏从阴平入侵,又名江油戌。
二、江油关失守前的战况
公元263年秋,司马昭下令伐蜀,命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18万大军齐发,邓艾率3万兵马从金城郡(兰州)至沓水(舟曲)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对垒,诸葛绪率兵马3万从甘肃武都至祁山(礼县)至阴平(文县)以截断姜维归路。姜维用声东击西之术,绕渡白龙江,迅速与廖化、张翼、董厥合兵一处拒守剑门天险,钟会率12万大军从斜谷(陕西眉县)直捣汉中,蜀将傅俭战死,蒋舒降钟会。钟会挥师直破阳安、阳平西座城池向剑门进发,不到一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蜀汉北都全部防线。由于诸葛绪延误战机,使姜维提前一天强占剑门关,伐蜀总司令钟会革去了诸葛绪兵权,收编了3万人马,共计15万拒之关北,此刻进退两难。
三、江油关以成为伐蜀大军的突破口
1、在对垒胶着之际——金牛道关口难以攻破《三国志》(邓艾传),今贼摧拆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汉德阳亭趣涪。大意是敌方已受到重创,我们应该乘势追击,从现在的文县——青川段由江油境内的小路入江油关夺取涪城,看来钟会暂时没有采纳此计。
2、《三国志》(钟会传)邓艾追姜维至阴平、简选精锐欲汉德阳左儋道入江油诣绵竹,从而原文看来邓艾也打算从现在江油境内的山间小道进入江油关(汉德阳亭现江油县二郞庙镇潼水之源(梓潼河),亭者,停也,留也,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是古时供官驿、客商休息点,左儋道在现江油县境内,通往江油关的山间小道)。
3、《三国志》(钟会传)会议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依据邓艾建议,钟会还是派部将田章领一小股兵力向江油关进发以探虚实,不到半路就中了马邈三千兵马的埋伏。三校相当于现在三个营的兵力,这地段是江油关,军事管制区域,不是马邈降而不战而是设伏成功阻击了田章从左儋道入侵,打消了钟会、邓艾从这里进兵的念头。
4、金牛道左儋道均受阻击。《三国志》(邓艾传)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选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邓艾这一壮举克服了冬十月严寒气象,道路艰、险、阻、隔,无后勤补给,已到无法生存地步,自己率先垂范绝崖陡峭之处,将被盖自裹成捆,滚下山崖,年轻将士皆攀绳打柱向前推进,邓艾这一赌注与距离几百年前汉韩信暗渡陈仓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中国军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江油关失守的重要因素
邓艾大军从阴平这条生死线,挣扎苦行,一路受疾病,饥饿,意外死伤,还剩下两万多大军从天而降,马邈一无所措。20多天前抗击过田章的入侵损兵折将,自己只有区区5000守军与两万多魏兵对垒。压垮马邈守军有以下几点:(一)邓艾用声势浩大之势威慑对方做到兵不血仭;(二)在伐蜀前钟会就向全蜀发布征战通告、《移蜀将史士民檄》1000多字《檄文》早已瓦解蜀军斗志,动摇了整个朝野抵抗信心,《檄文》中云: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以仁为本,以义为治。在用兵上达到了最高境界,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大大降低了用兵的成本。(三)马邈作为一关守将,蜀中兵力了如指掌,这些兵力像钉子一样无法动弹,姜维4万多拒钟会15万,夔门(白帝城)1万多兵力防拒东吴,江州(重庆)第二防线几千兵力,成都两万多防守京师,况且开战前姜维上书后主要求调遣兵力,结果石沉大海;(四)马邈深知无兵可授,处于敌众我寡的局面,战则以卵击石,玉石俱焚至全军覆没,只有献城可保5000将士及城中的百姓生命安全,难怪文学巨匠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117回对守关将士们有这样悲情感叹.诗云。
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
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在罗贯中先生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腐朽,病入膏肓的蜀汉政权的福址已走到尽头,久分必合这是历史使然,暗然对边关将士们产生同情情怀,一方边关将士又其奈何哉!在此成功塑造了一位巾帼英烈也挽回不了向前的历史车轮,是要告诉后世人们记住这段往史,记忆这片锦绣山川的故土发生过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图/文 王联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