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年(1691)齐齐哈尔建城,不久,索伦总管玛布岱带领1000名达斡尔披甲驻防齐齐哈尔城,玛布岱成为副都统衔索伦总管。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后,玛布岱不再担任索伦总管,被任命为副都统衔副都统。所以,齐齐哈尔城的最高军政长官,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之前,一直是玛布岱。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成为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
建齐齐哈尔城图
齐齐哈尔城副都统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历史也含糊不清。梳理一下,做个了断。
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691年2月20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奉旨向康熙皇帝面陈辖区内外事务。汇报期间,萨布素特别阐述了达斡尔人急切建设一座城池自保的愿望。理藩院、兵部及时补充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因蒙古地区战乱,达斡尔人遭受逃散巴尔虎人冲击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康熙皇帝口谕:“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命名:齐齐哈尔城!在兵部指导下,齐齐哈尔城址放弃了在嫩江西岸齐齐哈尔村筑城的思路,选定在嫩江东岸卜奎村附近,与卜奎驿站比邻。同时决定,由索伦总管玛布岱主管齐齐哈尔建城事务,原索伦总管职务保留,受黑龙江将军节制。
因有统领齐齐哈尔官兵之责,康熙三十一年(1692),补授玛布岱副都统衔,称副都统衔索伦总管。康熙三十五年(1696),玛布岱任“副都统衔副都统”,索伦总管职务被免去。康熙三十七年(1698),黑龙江右翼副都统喀特护被派遣到齐齐哈尔城驻扎,为黑龙江将军移驻做准备。康熙三十八年(1699),萨布素率领墨尔根驻防的满族官兵、汉军、水师营等进驻齐齐哈尔。康熙不仅没有同意萨布素关于玛布岱任职齐齐哈尔副都统的提名推荐,反而免去其职务,命其移驻布特哈索伦总管衙门所在地尼尔基,待缺后补。一段时间内,驻扎齐齐哈尔城的副都统仍然称黑龙江副都统(右翼)。另一名黑龙江副都统(左翼)仍然留在黑龙江城驻防。
为加强黑龙江防务,康熙四十九年(1710),清廷增设了墨尔根副都统,同时将黑龙江右翼副都统改称齐齐哈尔副都统。按此,若从建城开始计算,玛布岱当为首任齐齐哈尔副都统;若从黑龙江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城开始计算,喀特护为首任;若从有齐齐哈尔副都统正式名称开始计算,勒色礼为首任。我个人倾向于玛布岱为首任齐齐哈尔副都统的说法。
黑龙江将军和副都统(感谢忠诚先生的照片)
齐齐哈尔副都统与将军同驻一城,作为将军的副手(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军级),分掌祭祀、贡赋、户口、训练、出征、巡边、管理驿站、屯垦生产以及旗人诉讼、治安刑狱等事宜,并统领四旗官兵,但没有单独的衙门、印信。黑龙江将军前后任交接期间,或将军离职时段,有署理权,但需朝廷指示,或将军授权。齐齐哈尔副都统的任免权在朝廷,或将军推荐,或兵部提名,由皇帝任命。据《齐齐哈尔军事志》统计,从康熙三十七年设置到光绪三十二年裁撤,期间经历58任,多为宗室和满洲人,间有蒙古和汉军旗人。不是旗人而担此职者,仅程德全一人而已。
由于同城办公,而实权不大,所以齐齐哈尔副都统的位置很尴尬。据史料记载,齐齐哈尔副都统闲来无事而搬弄是非的多有发生,令黑龙江将军头疼不已。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
齐齐哈尔副都统初设之时,辖区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大体为东至小兴安岭,西到雅鲁河和大兴安岭,南至松花江,北临讷漠尔河及诺敏河一带。然而,随着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驻防八旗组建,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逐渐缩小,最后仅剩下相当于现今齐齐哈尔市及其所属各县区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后,齐齐哈尔驻防八旗土崩瓦解。据《程德全守江奏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程德全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后,因“查勘办理放荒招抚一切善后事宜,所有应行文件,势难事事远请将军盖印,且恐诸多延误”,提请清廷颁发木质关防一颗,得到准允。十二月初一日,颁发一枚名为“钦命办理黑龙江垦务兼善后事宜署齐齐哈尔副都统关防”,并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初十日启用,至此,齐齐哈尔副都统始有类似“印信”的东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二十二日,清廷批准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设黑水厅管理民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刚刚启用两年的木质关防被销毁。
齐齐哈尔副都统府位置。实际上,这张照片是黑龙江将军衙门、将军府、副都统府的集体照,1906年左右建成
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之前,内城之中有副都统府邸,应是玛布岱所居。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后,副都统府移出内城,在外城另建,但不久又迁回内城。乾嘉年间,齐齐哈尔副都统府被时人称作“大人府”。据《黑龙江外记》记载:“某将军谓,大人府不宜在将军府上,复改城外。”据此判断,一段时间内,齐齐哈尔副都统府曾经在将军府的南侧,即今卜奎大街与中华路交叉口西南角位置。嘉庆十一年(1806年),齐齐哈尔城中大火,副都统宅及附近店肆被焚,而木城东南面亦为灰烬,才“依旧制建廨舍,在内城东,北与将军府隔一街”,府内设仓储、邮驿、租税、裁判、笔帖式和若干夫役,负责杂务。
被后人误认为是副都统府,实际是黑龙江将军府
关于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的规模形制,《钦定八旗通志》有“都统住宅十六间”的记载,为乾隆朝副都统府状况。其他文献对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的记载缺略。就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人发现任何一张有关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的照片。有的朋友误把俄罗斯摄影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拍摄的一张黑龙江将军府的照片当做齐齐哈尔副都统府,把附属将军府的镇北楼误认为是副都统府的岗楼。
齐齐哈尔副都统府图样
2013年6月27日,笔者亲自到省档案馆查阅与此相关的原始档案。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见到原件并得以复制(见上图),可与上述引文相照应。可以确定:这张图样是目前所见清代齐齐哈尔副都统府唯一的“身份证”。
“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第,在内城衙门迤北。……正房五间,长五丈四尺,宽二丈四尺。东西两厢各三间,长各三丈二尺,宽各二丈二尺。又东北进便门隔院,建坐东朝西楼房两间,长一丈八尺,宽一丈二尺。住宅前四丈五尺余,建二门三间,长三丈六尺,宽二丈。出二门转西进便门小院,建坐西朝东巡捕房三间,长三丈,宽一丈八尺。由二门东出便门转南,建仪门一座,东西长一丈八尺。出仪门西行过便门西行,又建坐南朝北差役房三间,长三丈五尺,宽二丈二尺。再西建坐西朝东马棚三间,长四丈,宽二丈二尺。再由仪门南行丈许,建大门三间,长三丈五尺,宽八尺。门之左右,建配房各三间,长各三丈八尺,宽各二丈二尺,乃门官值班之处。
又正宅之西北,越过两重便门,乃有后花园一所。其正西,建坐西朝东差官房二间,长二丈,宽一丈二尺。建房前照壁一座。园之正东亦有便门一座,越过转北,辄(折)向西行,乃进后院,又建坐北朝南照房八间,长八丈一尺,宽二丈四尺。又有正宅东北,绕过楼房出南便门转东,进便门另院,建坐北朝南书房五间长六丈,宽二丈四尺。书房之左,又建坐东朝西差官房三间,长三丈四尺,宽二丈。书房建重门一座。出重门,转东进便门小院,又建坐东朝西差官房三间,长三丈,宽一丈八尺。又东南隅另设大门一所。再大门外,东西设辕门各一,两旁树以木栅。前映照壁一座,长三丈四尺,面群墙南北长三十二丈一尺,东西宽十二丈,高七尺。现改为省公署。”
从档案的记载对照图样不难看出,齐齐哈尔副都统府是中国古典的三进式四合院建筑,规模大气、格局宏敞、房间错落,尤其是差官房相对较多,更显繁杂。从其后来的归属看,按照引文的说法,民国初年,副都统府一度变更为黑龙江省公署,准确道出了衙府使用的传承情况,十分难得。按照这一线索,可以做出初步推断:清代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的具体位置,应在齐齐哈尔博物馆南侧,包括现在中华路的一部分。
光绪二十九年(1903),齐齐哈尔城火灾。黑龙江将军衙门、齐齐哈尔副都统府“走水”。事后,署理黑龙江将军萨保、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主持重建将军衙门、将军府、副都统府。细节,请参看今日头条《黑龙江将军府是啥样的》。黑龙江将军府是啥样的。
黑龙江督军署
齐齐哈尔副都统府,后来演化成了黑龙江督军署,因此,古迹被保留,也就没有人像纠结黑龙江将军衙门、将军府被拆掉那样,情绪非常平缓。但了解的人,又有多少?
时至今日,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的历史文化研究者、为政者对齐齐哈尔副都统都不是特别重视。原因很明白,是黑龙江将军抢了风头。但作为一个城市,齐齐哈尔副都统才是这个齐齐哈尔城的执掌者,正如今天哈尔滨的主要领导是哈尔滨市的最高行政长官一样。窃以为,在我们这个边陲重镇,有必要把齐齐哈尔副都统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好好挖掘整理一下,让城市文化更加厚重。
张守生,男,汉族,1968年2月出生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就职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馆员职称。历任齐齐哈尔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文史学宣委员会主任,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现任社科联二级调研员。
齐齐哈尔医学院客座教授、黑龙江省民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常务理事。
著有《齐齐哈尔流人研究》(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清代黑龙江驻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主编《齐齐哈尔古驿站及站人文化》、《退食说故》四编、《齐齐哈尔知青往事》等多部文史资料。
近年发表《清代黑龙江将军与流人管理》、《清代齐齐哈尔流人社会及其文化述略》、《清代齐齐哈尔文化流人三次重大集结略论》、《日本516毒瓦斯部队探秘》等论文及文史作品近千篇。2015年6月,《齐齐哈尔:达斡尔人的天然牧场》获国家民政部地名司与光明日报举办的“寻找最美地名”作品征集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