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世界第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在意大利诞生,它便是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结合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特点,利用简单的线性叙事结构,表现出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对意大利罗马的占领与侵袭,通过精神上的折磨营造出恐怖的压抑氛围,揭示了千疮百孔城市风貌中可悲可叹的人性与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反压迫精神。
影片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德军对意大利反抗组织领袖曼非迪的通缉为主线,曼非迪在朋友弗朗西斯科和神父彼得罗的帮助下,千辛万苦将筹集的欠款上交给游击队,可却造成马上要结婚的弗朗西斯科妻子皮娜中弹身亡,曼非迪、弗朗西斯科和彼得罗均遭逮捕,曼非迪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毫不动摇,以死亡抗争着压迫,神父也被乱枪打死,体现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
新现实主义是一种电影流派,它受到了批判现实主义和真实主义的影响,由于这些电影创作者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人生、贫穷、战争有着敏锐且深入的思考,新现实主义关注的往往是底层人民对于压迫的抗争和人性的美丑,将对生活的思考结合到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最大程度地保持客观性和美学特征,让观众通过电影的表现思考真实的现实。
今天,我想围绕本片的内容来谈谈新现实主义的三大特征、木乃伊情结和精神本质,新现实主义电影并不晦涩难懂,它始终没有脱离开电影表达的实质。
01、战争背景催生纪实主义美学风格的诞生,新现实主义电影三大特点的体现
从电影诞生之初,卢米埃尔兄弟就以影像记录呈现出真实的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和自然风光,具有鲜明的纪实性风格。电影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洗礼之后,对于反映社会现实的迫切需求日渐旺盛,推动着电影工作者在创作时更加贴近生活本身,以最朴实无华的风格和形式呈现社会的本来面貌。
意大利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并没有将市场化因素作为电影市场的首要目标,而是通过电影艺术来反应社会现实生活和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民族悲苦,聚焦在一个个普通家庭和他们身上的喜怒哀乐,其中融合了大量的电影表现技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纪实主义美学风格,本片便是其典型代表,并折射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三大特色。
① 现实生活的记录性
罗西里尼忠实于真实事件和人物的再现,用中立的视角呈现出历史时代的现实风貌,反映出罗马各个基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影片中真枪实弹的德国军队四处巡逻,夜晚实行宵禁,肆意的杀人越货,严刑逼供,民众为了生存甚至出现哄抢面包的行为,这些都是扛着摄像机去大街拍摄的人物真实生活经历:曼非迪原型是当时罗马地下活动领导人鲁比尼,彼得罗原型是心底仁慈的莫里基尼神父,于1944年冬天被枪杀,皮娜则是在高压政策逼迫下的穷苦人民的典型缩影。
影片不光聚焦在成年人的运动,还包括了皮娜孩子马塞洛和他们的伙伴们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夜晚向汽车投放炸弹,隔着铁丝网注视着一个个惨无人道的卑劣行径,在目睹神父枪决之后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悲愤离开,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呈现社会残酷的一面具有极强的真实感,让观众带入到电影体会人物无奈凄凉的心境,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对物质现实的一种影像投射。
② 长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作为表现空间真实感切实有效的手段,对凸显影片的纪实主义美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皮娜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对弗朗西斯科诉说心中的焦虑时,长镜头渲染出两人初次相识的温馨与甜蜜,皮娜对生活的烦恼更多源于战争,此时通过展现两人的言谈举止,突出了果敢坚定的弗朗西斯卡形象,代表的不仅是一对新婚夫妇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全民族对于恐怖压迫的集体抵制心理。
本片极少使用面部特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而是追求整体叙事的流动性,长镜头可以让观众聚焦在演员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上,进一步增强电影的逼真性和真实感,在军官审问曼非迪时同样采用了长镜头,彰显出不畏强权,敢于牺牲的无产阶级思想,对于烘托主题提升极大。
③ 蒙太奇方式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理论,法语最早意思为“构成”,电影中引申为剪辑,也即多个不同镜头进行拼接组合,产生不同时空表现效果的方式。本片中军官对于公寓的搜索过程与神父对炸弹的寻找以蒙太奇手段呈现,一方面呈现出神父情急之下的惴惴不安,另一方面则暗示危险逐渐的迫近,当两者相遇时,用神父的冷静化解军官的试探,起到了增强悬疑紧迫感、诠释危险境遇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蒙太奇并不是简单的镜头拼接,长镜头也不是没有选择的一拍到底,两者差异在于意义的产生诞生于拍摄中还是拍摄之外。蒙太奇可以根据素材的情况产生多种释意效果,长镜头则在拍摄前预先设定表达内涵,在拍摄中产生镜头的律动感和内涵性。对于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说,这两种方式并不冲突,反而成为彼此融合的最有效手段。
正是因为本片的记录性、长镜头和蒙太奇,纪实主义美学才有了潜在的发挥空间,将真实性、现代性和美学蕴意统括其中,奠定了本片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基调和内涵,对未来世界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02、新现实主义电影架起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论之间的桥梁,构成“木乃伊情结”的延伸与变形
新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真实,具有审美的去戏剧化要求。很多创作者说“我的摄像机不会撒谎”,由此认定其拍摄的电影一定是一部杰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这其中体现出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元素,却没有深究电影语言进化论的部分。这两者是表与里的关系,电影语言进化论是电影影像本体论的落脚点,也是维护其本体的电影语言手段,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因果,本片之所以能够成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正源于两者的紧密结合。
“不设防”一词源于公元前146年的城市迦太基,罗马帝国将这座不设防的城市夷为平地,所有居民统统杀光,所有建筑全部拆除,本片用“不设防”来形容二战时的罗马便有着强烈的指代含义,尽管不设防,但并不能改变被屈辱被奴役的命运,这种不设防更多是一种一厢情愿,属于无奈环境下的“阿Q精神”,强调的正是影像本体论中的造型艺术。
巴赞认为所有艺术的共同起源便是人类的“木乃伊情结”,木乃伊是古埃及人追求肉体永生的媒介,体现出对生命本能的渴望,“复制外形以保存生命”的心理动机成为众多造型艺术创作的源头。电影作为现实的光影复制,保存的不仅是生命,还有其精神。
影像本体论作为造型艺术的延续,本质上也是木乃伊情结的一种体现,本片以反战为主题,突出强调战火纷飞年代那些不必要的流血牺牲,体现出全民参与革命斗争的历史史实,大量生活化的生活场景彰显出毫无尊严、权利和自由的民族集体记忆,构成了木乃伊情结的延伸与变形。
电影语言进化论站在电影演进变化的角度,从技术层面支撑起影像本体论,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虚拟到数字,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都让电影在呈现真实,发挥想象方面大步向前迈进,本片中长镜头的使用和蒙太奇手法就是基于影像本体论的电影语言进化,由此象征着新现实主义架构起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论之间的桥梁。
罗西里尼曾说“人们不能跟在电影后面来认识世间的一切,而是应该随着世界的变化来看清世界”。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如果一个人不能掌握对历史的认识方法,如果他不会理解‘时间关系’,那么他就找不到自己在历史进步中的位置,他就会落后”。这两点相结合推动着他对电影技术的创新,本片中无法磨灭的战争瞬间正是电影作为时间艺术的呈现,体现出基于历史视角对战争、人性的反思,电影记载着时代的变化,也体现出导演的所思所想,除了“木乃伊情结”的延伸与变形外,“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概念对于罗西里尼来说并无实际价值,因为这并不会影响他的电影创作,也不会给他的道德立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03、新现实主义电影强调道德立场,生活本身的意义比影像的力量更为重要
每位电影导演都有不同的风格,罗西里尼的风格首先是他的观念,而另一位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德·西卡的风格则是情感,这两种风格共同构成新现实主义以及整个后现实主义的意大利电影中的两种流派。但你要问罗西里尼到底什么是“新现实主义”,他会这样回答“新现实主义尤其是一种道德立场,以此为出发点来观察世界。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美学立场,而其起点仍然是道德方面的”。
罗西里尼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缔造者,没有居功至伟地谎称新现实主义的伟大,而是将其视为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法,因为每位导演的风格不同,所以呈现方法各异,每位导演都会有熟悉而独特的呈现方式,并不能因为新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同来评判电影的好坏。
本片尽管题材严肃,但却时刻体现出罗西里尼性格中的幽默豁达,体现出他的“道德立场”。神父在去雕像店接头时,见到赤身裸体的耶稣和另一位女神雕塑,他略带羞涩地将耶稣雕像转向了一边,将女神像转向了另一边,这种艺术加工方式基于神父的职业神父,体现出了“非礼勿视”的朴素生活观。当神父在躲避过军官搜查后,孩子马塞洛递给他了一个平底锅,还向他开玩笑“彼得罗,你给他的那一下可真干脆”,神父则无奈地瞧着锅摇着头,舒缓观众紧张情绪的同时,诉说着人间温暖的真情。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对人性深入的刻画,影像表达则会显得空洞无力。新现实主义电影真实记录的生活本身意义远超过单调的影像,所有的技术元素都是为了更好地启迪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从这个维度来说,罗西里尼表达的“道德立场”其实就是价值观的一种委婉说词。
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来自皮娜对爱情的坚持和玛丽娜对金钱的追逐,在战争背景下,皮娜作为四个孩子的母亲仍然对爱情保持纯真的幻想,皮娜说现实生活是“永远都出不去的炼狱”,但未婚夫弗朗西斯科却始终鼓励安慰着她,说“(战争结束后)那时一定会更美,因为我们都自由了”。正是由于对美好生活和真挚爱情的依恋,弗朗西斯科被敌人抓走后,皮娜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挡舍身追赶,最终被枪杀在了一片血泊之中,由此让观众意识到崇高精神的现实含义。
与皮娜构成鲜明反差的是拥有美貌与身材的玛丽娜对财富的追求,为了一件大衣,她出卖了曼非迪,表面看是因为敌人甜言蜜语的欺骗,但本质上却是玛丽娜自私贪婪人性的真实写照。她在目睹死去的曼非迪之后晕死过去,获得的大衣也被敌人拿走,用如此冰冷的镜头警示利欲熏心的人们保持善良人性的重要性。
新现实主义电影只是电影的一个流派,比概念更为重要的则是价值观的表达。罗西里尼通过人性的温度展现出从孩子到成人,从普罗大众到革命领袖对战争和生活的态度,作为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艺术呈现方式为其如虎添翼,映衬出侵略者的罪恶灵魂和伪善面容,揭示民众为了幸福生活不断抗争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才让“新现实主义”有了生命的温度。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奠定了新现实主义和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电影的地位,成为电影中现实主义美学的里程碑,罗西里尼由此被称为“人民代言人”,新现实主义在不久之后由于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和好莱坞电影的涌入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其对学界的影响至今犹存。不管有没有新现实主义的称谓,罗西里尼仍然继续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只要这种道德立场不消失,新现实主义就依然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