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老板向我诉苦说:员工的工资在同行业几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最不满意的一项依然是薪酬。我回复他: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就如同老板对利润不满足;员工收入再高,也永远不会满意,因为他总希望获得更多。
【员工分类】
A型——鸡肋型:不计较利益也不愿意付出的员工,增加企业成本;
B型——索取型:计较利益但不愿意付出的员工,损坏团队价值;
C型——交换型:计较利益且愿付出的员工,引导与强化;
D型——雷锋型:不计较利益且愿意付出的员工,不要让雷锋吃亏。
不怕员工计较,就怕不付出还很计较。而不计较也不付出的员工,同样是一种悲哀。
员工希望收入不断提升无可厚非,但必须以正面价值观来看待自己的收入,职场要抛弃的5种心理:
(1)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这么少?(很多时候原因在自己)
(2)我只做与工资相称的工作。(那就永远拿那份工资吧)
(3)那是领导想的事。(注定永远不能当领导)
(4)不是分内事我不做。(下次别想要同事帮忙)
(5)我已经很辛苦明天再做吧。(往往这一耽误就失去机会)
对员工来说,如果你不满意收入,请接受这三条建议:
(1)将你的工资提升30%,然后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水平、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做到?
(2)观察周围的同事或朋友,他们当中有收入高于你30%或以上的,了解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个收入的?(正面思维)
(3)如果你觉得自己短期内做不到,调适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工作。
对企业来说:
在企业中,计较收入但愿意付出的员工其实是好员工,可怕的是计较收入却不付出不创造的员工。更可怕的是不计较收入也不愿意付出的员工,你要养着他还没有脾气。对于不计较收人用心做事的员工,你要挖据他的其他需求,满足他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要!
但是满足需要不等于给员工加工资,想加薪,也要遵循原则:
让员工为自己加薪。
加薪多少,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
让员工参与经营,共同分享,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做好预算管理,员工加薪与产值效益关联。
多元化激励、即时激励到位,只要达到目标、拿到结果,不怕员工多拿钱。
员工工资加了,企业利润也涨了,利益上是平衡的、共赢的。
没有人不想拿高薪,对于企业里那些想多拿钱而且愿意多付出的员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还是:底薪+提成+ 绩效工资
详细说明:底薪较低,提成较高,每月将“底薪+提成”总工资的30%来做 绩效 工资,如:“底薪+提成”=1万元,就会有3000元拿来做 绩效 工资,然后按占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标上,企业每月对每个绩效指标都会提出相对应的目标,最后根据目标达成率用KPI评分方式进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员工几乎没有拿到过100分,也就是说员工每个月都会被扣掉几百元!
小结:底薪+提成的弊端: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带走利润,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还会降低员工的创造力。
2、加提成点数,虽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会上升,相对而言利润率下降,而且增加点数的激励性有时效性,一般在增加的头一两个月有点效果,之后又会回归过去和常态。况且加少了员工没感觉,加多了企业吃不消。
到底如何激励员工更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直是各个中小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
解决方案:
那么怎样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励员工,给员工加薪还不增加企业成本?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利益趋同呢?
一、KSF薪酬模式——成功关键因子,价值管理工具,适用于首企业高管、部门经理、技术员工、销售员。
企业管理层是核心岗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励性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高层占据高位不做事,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
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模式,要求员工拿出好的结果。
举例来说
一个服装连锁店店长,干了3年多了,每月薪资是5000元,加一部分业绩提成。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也就8000左右,业绩不好的时候可能就只能拿个底薪。
平时店里他只会关注业绩,对门店费用和产品的报废率都不去管,在岗位呆久了,工作热情也慢慢褪去。而且没事就晚到早退,有时还向老板吐槽自己工资低,有一定负面情绪,也影响到了门店团队的工作热情。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员工的思想和心态上下手,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也唯有如此,员工才会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好好努力工作!
于是我们给他店长做了KSF的薪酬绩效变革:
他的固定薪酬,会拿出一部分比例做宽带薪酬,找出其工作的K指标,设置平衡点(由历史数据得来,员工可老板都认可),在平衡点上:
1.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2.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3.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4.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5.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元;
6. .....
实行KSF薪酬模式之后:
1. 店长对业绩的关心空前增长,想尽各种办法增加门店销售利润;
2. 在想尽办法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会更加注意节约成本;
3. 店长与店员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4. 员工流失率减少,老板说实行KSF之后,门店只走了1个人;
5. 员工工资拿的更多了,企业利润也提升了,双赢;
PPV量化加薪法
对于刚入职的业务员来说,前三个月是最难熬的,因为对业务不熟悉,没有客户资源,销售技巧不成熟,这时候压力是最大的。
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开单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三个月不开单就要炒掉,实际上,在低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之下,就算公司不炒掉,业务员自己都会选择离开,因为靠底薪撑不了多久。
对很多业务员来说,并非能力有问题,我也见过很多人,第一年做业务,基本上是没钱赚的,基本都在学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半年后就爆发了,一发而不可收。
所以,只给员工三个月的考核期,其实会让很多人才流失,因为不走,吃饭都成问题,还怎么做下去?
所以企业如果想要提高成材率,必须拉长培养周期,要优化薪酬模式,让员工在没有开单之前,可以承担其他工作来为自己加薪。
所谓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工作结果等以标准化、规则化、价值化的方式进行量化计算,并直接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形成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相比传统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等更具激励活力。
PPV模式让业务员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单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市场调查产值工资;
3)统计员,除了自己的业绩,协助统计和分析。统计产值工资;
4)客服员,打回访电话,收集客户反馈。客服产值工资;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分析产值工资;
6)根据企业岗位配置及个人能力,还可以担任行政、后勤、网络、美工等工作,并获得各种产值收入。
...
PPV模式的好处在于:
1、公司能按实际工作量配置人员,减少人效浪费。
2、员工可以在不影响本职情况下,身兼多职,一专多长,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须有结果,才有产值,这样就要求员工必须对结果负责。
总结:想让优秀员工跟您干,必须打造良好的平台,还有给予他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经营思维,自负盈亏,让他们有做老板的概念,和老板一起齐心把企业做大,一起分钱,共同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