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华严经》讲到,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无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须要在色界才能成就报身佛。色界身就是这个肉身转了,我们现在这个肉身是在欲界里,要把他转化变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中国文化有一句比喻真修行的话叫‘焚修’,修行是很痛苦的事,要在火光中锻炼,把父母所生欲界之身,整个炼化了--燃烧就是炼,也就是色身转变后才能成佛。
这使我们联想到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故事。我们这个肉身,骨头是父亲精虫转变,肉是母亲卵脏的变化。《封神榜演义》说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把荷花叶剪成一个人形,吹一口气,哪吒的灵魂便进入荷花,成莲花化身。后来修成就火光之身,两脚踏在风火轮上,两手拿火焰枪。《封神榜演义》为何说这神话?两个脚踏风火轮,脚底心乃三昧真火,手里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过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这是中国化的色身三昧。要在修持的真理上,以三昧真火转化色身,也就是用地水火风的火大力量来转化色身,彻底成就一切色身三昧。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得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的开经偈所说:“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随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身,一生过得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祛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着手。至于报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
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情况。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这个里头两个字不同,即“生”成就,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论上讲,几乎比这个即生成就还要难,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
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有些人开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烧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过是法身成就,报身没有转。得到了报身成就,转成圆满报身时,不但可以无病无痛,更完全变成色界天人之身。但是圆满报身的修持,还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后再起修,这是另一条路线。修成了圆满报身以后,就有千百万亿化身,现在这个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其实三身只是一身。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人体,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 道家的精、气、神,与密宗的乐(精不降,乐不生)、明、无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佛教罗睺罗修气息的路线,是修色界的方法。报身佛的成就,是属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华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体,报身是相,释迦牟尼佛则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一切佛,十方三世诸佛,皆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毗卢遮那佛代表的是法身。你们拿的《梵网经》,其中的主佛,卢舍那佛,就代表报身成就佛,他在《梵网经》中所说的戒,是为千佛而说,所以一切凡夫众生就是千佛的化身。禅宗也提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我们往好的方面来说,一切众生就是佛的化身。化身是怎么来的?这境界就和中国固有文化相同,“生生不已”。
以华严境界说,在世间说法的释迦牟尼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说法的因缘满了,所以化身就涅槃了,是有生灭的。但是他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法华经》说佛在说法时,地下涌出多宝如来的无缝宝塔,因为佛的顶礼,宝塔开了,多宝如来在其中,请释迦牟尼佛上来,分半座给他,代表肉身化身各占一半。《法华经》所以是佛法中的大经,因为是修报身成就。我们此身虽然是幻化,但是这个身上也是多宝如来,还有很多用处,修持得好可以做到即身成就。当然这很难的,千古以来能修到报身成就的是少之又少。
悟道,见法身,见空性,见自性,见实相。若是没有悟道,那你所有学佛的功德都是在学加行,要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实相是什么相貌呢?本来清净,是无相,是空相。所以说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我们凡夫现有的身体是业报身。是善业来的,这一生福报好;是恶业来的,福报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圆满。见到空性清净法身,才好起修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成就了,千百万亿化身当然就有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密宗的依身起修,认为“五大”(地、水、火、风、空)的自体,就是五方佛的自性,其中最高义理,并无丝毫与显教的经典相违之处。因为属于色法(物理世界的一切种子)的“四大”,它的自体本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所属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而发挥它美丽的光辉。所以先从“四大”起修而了却身业的根本,进而转此心物一元而返还为大圆镜的光明清净。准此学理依据,确是契合佛学最高原理的深密。玄奘大师所著的《八识规矩颂》中,便已指出“阿赖耶识”具有“受熏持种根(人体生理的六根)、身、器(物质世界),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作用,充分显示物理世界的一切和人体生理的功能,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分歧变化。
所谓“四大”本空的理论,只是从心物现象的分析而契合于实际本体的观念,并非完全推翻妙有的缘起而成为断灭论的空观。可惜一般学者,只注重“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一句,而忽略了“受熏持种”以及它能生起人类生命的生理(根和身)与物质世界(器世界)等等的作用。而且显教经论所讲的,大多都是着重在形而上本体论的辨正,以彼破除凡夫执著现象为实体的观念。如果依佛学全部的真义而论,这些都是注重于“法身”的修持,而不管“报身”与“变化身”的实证。况且一般的人,又忽略了经论所指出离欲界以后,还必须住于色界方能成就的重点,所谓“卢舍那佛”(报身佛),有必须住于色界而后方能成佛的内义。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了心不了色,仍属于小乘果位,必须进而做到心色二法皆了了清净。但心色清净是否就是修持的究竟呢?不然,必须修到净污不异不一,了无挂碍,动静一如,寂用不二,才能达到显密教理所谓的三身成就(法身、报身与化身),才是究竟圆满。所谓三身成就,即包含体(法身)、相(报身)、用(化身)三部分的互摄与相融。法身是清净、无为的,体性寂然,周遍十方。报身是圆满的,且有色界天人的德相,但福慧不同,化身是以千百亿的应化运用,应现众生类形,以解脱众生苦厄。因此体、相、用三身的成就,才是成佛的究竟。按照佛教的道理,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是无量无边,同时,众生的业力果报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如何转业果为智慧,即转识成智,转用得妙,转色身为圆满报身,此一转乃为修持的中心,也是修持的最难处。
大部分的念身法门,都离不开气息的修法,所以,念身法门与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法),于开始时,几乎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二者为一。不论哪一种念身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将此业报身转化为圆满报身。如同经说卢舍那佛于色界现圆满报身而成佛,放大光芒,为千佛众生开演华藏世界中大乘菩萨梵纲经戒的道理。但如何才能证得此圣境,则必须自己于色心二法,真参实究,方能证得。
《定慧初修》(东方出版社)
-------------
因人在欲界中是因爱欲而来的,所以也必须在此欲上了之;由欲界修持,升华到色界。教理上,《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是这么显示,一切佛的报身,都是在色界中成就,欲界中必须转了色身,才能成就。无色界中也不易成就报身。
要你自己成就了,证得法身空性,自己自性上的起用,万里青天无片云,阳光普照,照遍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佛菩萨成就的境界。那不是一句形容词,硬是有色相可以给你看见,那么庄严,所以在色界天才能成就。为什么我经常注意到你们脸色不对呢?我们本身就有三界,腹部是欲界,胸部是色界,头部是无色界,你这个小色界都转不了,东一堆黑的,西一堆黄的,六道轮回都摆在脸色,可见你一天都在六道轮回里头转,色身不庄严。如果具足了如晴空日月那样的光明,就这样照下来,那个色身是庄严的。所以说一望而知,你那个色界是对或不对。这是讲小的,大的更不要说了。
《习禅录影》《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