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仅占营收1%,飞鹤凭什么自称行业第一?

近日,飞鹤创始人冷友斌接受《至少一个小时》专访。

他在节目中表示:

“婴儿奶粉里我们的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全世界第一!”

然而,翻看国内乳企2019年的财报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事情并不想冷董事长说的那样。

如果单从研发费用的数额来看,伊利的研发费用国内最高,达到了5.42亿元;其次是蒙牛,研发投入为2.05亿元,飞鹤的研发投入仅仅为1.71亿元。

如果从营收占比来看,在奶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澳优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最高,为1.96%;其次是拥有合生元的健合集团,比例为1.5%;飞鹤的研发投入占其营收比例为1.25%,为1.71亿元。

所以无论怎么计算,飞鹤都无法拿到国内研发费投入的桂冠。

如果从全球来看,雀巢2019年的研发投入为124.1亿元,飞鹤更是与其差了两位数。

数据相差如此之大,为什么冷友斌仍然信誓旦旦地宣称“飞鹤研发投入全球第一”呢?

这就不得不提飞鹤最近所力推星飞帆婴儿配方奶粉了。

与飞鹤的一贯战略一致,星飞帆主打国内的高端市场,价格昂贵,更是请来了章子怡做形象大使,与演员马丽、奥运冠军刘璇等多位娱乐圈、体育圈、教育圈、专业圈多位大咖共同站台。

而同时期,冷董事长在节目中放的这颗“大卫星”,正是与之呼应。

飞鹤贵,有贵的道理,贵在了研发,贵在了营养,贵在了质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观察飞鹤的招股书可知,2016年、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37.24亿元、58.87亿元、103.92亿元。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3个月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达到21.39亿元、36.61亿元和6.65亿元,所占的营收比例分别为36.33%、35.23%和24.13%。

也就是,飞鹤每年都几乎将其三分之一的营收花在广告销售上,也就是请上面那些明星代言,站台。

而让飞鹤骄傲的研发费呢?

同样是由招募书中显示,2016年至2018年飞鹤乳业的研发成本分别只有0.14亿元、0.15亿元和1.09亿元。

也就是说,这几年飞鹤的研发费用,占比总营收稳定在1%左右。

我们都知道,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新品升级换代过慢,飞鹤是走高端路线的,1%左右的研发费用能否撑得起“高端”二字,在这,我们是要打个问号的。

人口红利退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94‰,同比下滑11.99%。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需求总量。市场增量空间不大,意味着存量竞争将进一步激烈。

飞鹤在研发投入较少、品牌不够强和人口红利退去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强大的销售团队,用烧钱的方式来打通渠道吸引消费者,这种方式能够支撑飞鹤走多远?

所以说,飞鹤所谓的行业第一的研发费,都是靠着占营收三分之一的广告费,在1%的研发费基础上编出来的美好故事。

与冷总本次放出的卫星类似,飞鹤用营销经费,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支援研究费的操作也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4年,飞鹤就声称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建立了飞鹤——哈佛BIDMC营养实验室,搭建起美国波士顿、中国北京、中国甘南的“两国三地”联合科研平台。

最近,飞鹤的研发平台又新纳入了佛蒙特大学,麻省州立大学等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组成了“两国五地”研发平台。

此外,飞鹤在国内还先后联合朱蓓薇院士成立中国乳品行业首家院士工作站,并与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建“婴幼儿配方奶粉全产业链创新中心”。

尽管飞鹤对外宣称建立“两国三地”或者“两国五地”的研发平台,但并在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中均为展现平台实体任何实质性内容,包括具体规模大小、相关项目、研发成果等。

同时,在2014年宣布成立研发平台后,至今已过去6年时间,也没有看到飞鹤后续对该平台持续报道,国内网上的舆论也杳无音讯,更像是有名无实。

更别说该平台的研发进展及成果,飞鹤可以说是纯粹借机制造了新闻事件,吸引了各界关注,骗取消费者信任。

而多年来,飞鹤一直自称自己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并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无论是在飞鹤官网,还是飞鹤年报,或者是相关新闻报道中,均未提交科研团队人数,也未出现过相关代表性的科研人员。

这与飞鹤的宣传严重不符,这不禁让人想问“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FH奶粉”研发到底出自谁人之手,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宝宝。而飞鹤自称的研发团队,是否只是吆喝,值得深究。

另外,飞鹤屡次宣称获得国际奖项。

其中以“蒙特奖”最为著名,号称自己是食品界的“诺贝尔奖”、“奥斯卡奖”。

但实际上,该奖项只需交不到一万元人民币就可报名参评。

而且,每年度约有超过两千个产品获奖,以2016年为例,共有1261个产品获得金奖,777个产品获得银奖,获奖的产品以来自亚洲的产品最多,而来自北美洲与中美洲的产品最少。

因为蹭“奖”行为猖獗,蒙特奖董事总经理直接声称,许多人认为我们是消费品领域的“诺贝尔奖”,这种比较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这不是一个竞争性的评选。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大量的中国韭菜不割白不割,国际蒙特组织决定自2019年1月起由上海日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开始提供代理申请业务,也是国际蒙特组织总公司唯一中国官方授权点。

现在一打开日云公司网站,直接弹出来的就是蒙特奖的中文页面。中国知名企业飞鹤董事长冷友斌2018年领奖的大照片醒目地挂在首页上。

生于东北的冷友斌今年55岁,是地道的乳业老兵,从小和奶牛打交道。

21世纪初,一无所有的冷友斌带着100来号人,离开赵光农场单干。

冷友斌带着飞鹤从起初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到2005年销售收入近5亿,再到2019年的137亿。冷友斌的成就我们不可否定,但飞鹤的广告轰炸打法,轻视研发,并非长远之路。

从全球奶业巨头的成长之路可以看出来,一款优质的婴儿奶粉品牌,需要高昂资金投入,日积月累去研发,也需要真实使用体验的累积,最终才可能成为配方、分段、生产工艺等各方面成熟的婴儿奶粉品牌。

而所谓的营销黑马都只是昙花一现。

飞鹤利用天价营销费说编造的故事,宛如吹起来的泡沫,在太阳下五光十色,但是却经不起退推敲,一戳就破,什么都不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