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鸟神星
鸟神星与其他的矮行星冥王星、阋神星和妊神星,一同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鸟神星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些,是柯伊伯带从地球上看第二亮的天体(冥王星是最亮的)。这颗矮行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05年的时间。
妊神星(来源:universetoday)
鸟神星在太阳系研究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和阋神星一同被发现,促使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考虑行星的定义,并且创建了新的矮行星研究小组。
阋神星(来源:universetoday)
鸟神星是以生育之神拉帕努伊的名字命名的。
发现
2005年3月31日,在帕洛马天文台,鸟神星被迈克尔·E·布朗(M.E. Brown)、查德·特鲁希略( C.A. Trujillo)和戴维·拉比诺维茨(D. Rabinowitz)三人发现了。
大小和距离
鸟神星的半径约为444英里(715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9。如果地球只有五分钱硬币那么大,鸟神星就和芥子一样大。
鸟神星的平均距离为4 253 000 000 英里(6 847 000 000 公里),距离太阳45.8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简称AU)是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远。从这段距离看,太阳经过6小时20分钟才能在鸟神星形成太阳光。
轨道和旋转
鸟神星绕太阳一圈需要305个地球年。当鸟神星绕太阳运行时,它每22.5小时完成一次自转,致使它的日长与我们的日长相似。
形成
矮行星鸟神星是天体中的一员,这些天体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称为柯伊伯带一个圆盘区域内运行。这个遥远的领域,居住着数千个微型冰世界,它们形成于太阳系大约45亿年前的早期。这些冰冷的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天体、海外天体或者类冥天体。
柯伊伯带(来源:zcool)
结构
科学家对鸟神星的结构知之甚少。
表面
我们从远处看不到太多关于鸟神星表面的细节,但它看起来确实是一种红褐色,类似于冥王星。科学家还检测到了冰封的甲烷和乙烷。事实上,直径达半英寸(1厘米)的冰冻甲烷颗粒可能停留在鸟神星寒冷的表面。
柯伊伯带矮行星鸟神星的三维模型。来源:美国宇航局可视化技术应用与发展(VTAD)
大气
鸟神星可能会在太阳的近日点附近处形成非常稀薄,由氮构成的大气。
生命潜能
鸟神星的表面非常寒冷,因此那里不太可能存在生命。
卫星
鸟神星有一个临时卫星—S/2015(136472)1——昵称为MK 2。它比鸟神星暗1300多倍。MK2距离矮行星约13000英里,其半径估计约为50英里(80公里)。
环状物
鸟神星周围没有已知的环状物。
磁层
科学家不知道鸟神星是否有磁层。
探索
2005年3月,鸟神星由迈克尔·E·布朗(M.E. Brown)、查德·特鲁希略( C.A. Trujillo)和戴维·拉比诺维茨(D. Rabinowitz)在帕洛马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在这颗矮行星被确认之前,它的非官方代号是伊斯特本尼( Easterbunny),临时名称是2005 FY9。
重要日期
2005年:在帕洛马天文台使用地面望远镜首次观测鸟神星。 2008年:鸟神星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认定为矮行星。
2016年:美国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围绕鸟神星运行小而暗的卫星,它是柯伊伯带中仅次于冥王星的第二亮冰质矮行星。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