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私募月报|2020.05.01-2020.05.31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从资产类别来看:大宗商品优于全球股市和债市,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都有所下降。
从收益来看:随着欧美疫情渐渐得到控制,复工复产逐步启动,风险偏好回升,5月股市仍在持续上涨;由于能源从供需基本面得到一定直撑,能源收益大幅度反弹;5月底;港股受中美关系紧张影晌下跌。
大类资产中,能源录得最高正收益,收益大幅逆转,涨幅43.1%,各类股指涨势紧随其后,其余贵金属等大宗也小幅上涨。
美国5月ISM制造业PMI不及预期但好于前值
美国5月ISM制造业PMI实际公布43.10,预期43.7,前值41.5。其中分项,美国5月ISM制造业就业指数实际公布32.10,前值27.5。
机构评美国5月ISM制造业PMI指出,美国5月制造业活动脱离11年低位,这是迄今位置最强烈的迹象,表明随着企业重新开业,经济衰退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过由于失业率仍高企,从疫情危机中复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美国5月ISM非制造业PMI实际公布45.40,预期44.4,前值41.8。其中分项指标,美国5月ISM非制造业就业指数实际公布31.80,前值30。
为了应对疫情,美国政府和国会联手推出高达2.2万亿美元的疫情刺激计划,包括对普通民众的直接现金救济。但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一旦常态化就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破坏。封锁隔离措施下需求急剧下降,对美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短期,美国各州已开始分阶段重启,部分经济指标边际好转,但消费者需求依然低迷,叠加企业控制资本支出项目将令制造业恢复缓慢,且疫情扩散尚未见顶,美经济复苏进程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欧盟“恢复基金”方案折中求解
5月27日,欧盟委员会提议设立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重建经济。基金所需资金将通过金融市场发债筹集,并从2028年开始利用欧盟预算逐步偿还,因此基金也与欧盟2021年至2027年长期预算挂钩。
“恢复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成员国进行投资和改革,通过刺激私人投资重启欧盟经济,其目的是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确保经济稳定复苏和社会繁荣。欧委会表示,资金将通过欧盟预算中的特定项目划拨,其中5000亿欧元将以无偿拨款、2500亿欧元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成员国。而在这5000亿欧元的无偿拨款中,获得分配额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
最后的方案还需要欧盟和各成员国进行商讨和表决,只有所有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该方案才能最终生效。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来源:中科院官网)
PMI 回落至50.6%
5月制造业PMI为50.6%,前值为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制造业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上,但弱于4月与3月,反映5月制造业虽然环比在改善中,但改善力度不及4月与3月。
分项来看:
1) PMI生产指数为53.2%,前值为53.7%,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从用电数据来看,5月改善力度依然较大,但据分析5月用电改善可能主要来自基建链条、服装链条、地产后周期链条。对工业增加值的改善力度不及4月。
2) PMI新订单指数为50.9%,前值为50.2%,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据分析此回升是来自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弹。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5.3%,前值为33.5%。5月欧美陆续有复工迹象,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5月制造业PMI也好于4月,使得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略好于4月。特别提示,目前新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差值属于历史中的极高值,反映的可能更多还是内需的状况。5月内需依然在改善中。
3) 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9.4%,前值为50.2%,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此前分析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提到,今年前四个月出口链条表现较好,而出口链条吸纳的就业较多,前四个月对就业压力的释放并不充分。随着出口开始回落,从业人员指数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4) PMI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5月为50.5%,前值为50.1%。PMI原材料指数5月为47.3%,前值为48.2%。
发电耗煤周环比持续改善
发电耗煤周环比,第四周值修复已至去年同期(春节后第16周)的112%,同比读数亦接近年内新高。发改委指出5月前20天发电量增速为5.2%。
截止5月28日,六大发电集团前四周日均耗煤录得57、66、68、65万吨,相较于去年同期日耗(春节后第16周)58万吨,第四周数据已修复至历史同期的112%。同比数据方面,前四周(1.3%、8.4%、11.1%、12.8%)较上月(-18.8%、-11.7%、-6.8%、-6.5%)明显改善,第四周同比数据录得年内新高,3月至今日耗回升趋势进一步延续。结合高炉开工率、及近期原材料价格普遍偏强信号,指向生产端修复形势转暖,5月工业生产活跃度大概率环比加速。(来源:广发证券)
两会顺利召开,重点强调稳就业和保民生。回顾5月A股市场呈弱势震荡走势,上证综指5月跌幅-0.27%,全年累跌-6.48%;其中,中证500、创业板和深证成指的月涨幅为正,沪深300、中小板指相对跌幅较大。经过4月份的反弹之后,5月权益市场迎来震荡调整,截至月末指数收盘点位为2852.35。5月行业涨幅前三为日常消费品4.9%,非日常生活消费品4%,医疗保健3.4%。
从整体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趋势性向好,但企业半年报或将反应疫情的负面影响,且消费恢复缓慢叠加失业风险担忧,股市震荡走弱。
北上资金继续加速流入
北上资金5月累计净流入301.1亿元,流入金額有所下降但已连续两个月持续流入。5月沪股通净流入金额较深股通少约134亿元,沪股通5月累计净流入83.2亿元,环比减少153.7亿元;而深股通5月累计净流入217.9亿元,环比减少77.7亿元。北上整体净流入环比减少231.5亿元至301.1亿元,北上资金流入A股有所减缓但已连续两个月持续流入。而今年以来5个月,整体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654.7亿元,较19年同期的净流入537.7增加117.1亿元。
沪股通:累计净流入最多的是金融、日常消费和工业,累计净流入20、16.8和11.6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19%和0.13%。
深股通:累计净流入最多的是可选消费、工业和医疗保健,累计净流入49.2、20.5和12.8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分别是可选消费、工业和医疗保健,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16%、0.16%和0.14%。
科创板或率先试点“T+0”交易
5月29日晚间,上交所表示,至今年7月22日,科创板完整运行将满一年,要充分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也需要不断对改革进一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予以克服和优化。上交所将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制度供给”方面,上交所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的同时,在量化指标、披露时点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应性,大幅提升科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天风证券指出,上交所将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T+0”交易将提升交投活跃程度,将降低因交易制度不同带来的市场差异程度。(来源:第一财经)
美股三大指数在5月均获得较大涨幅,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均上涨超4%,纳斯达克涨幅达6.75%。美股行业涨幅前三为信息技术7.1%,原材料7.1%,通信服务6.4%。
美股的近期的韧性,源于经济修复的乐观预期和货币宽松,但在经济复苏进度、重启后疫情蔓延、本地冲突事件和中美摩擦反复等多重不确定下,美股仍面临再度下行风险。
美股一季度财报表现黯淡 能源板块遭遇双重打击
美股当季企业财报表现较为黯淡,其中,能源行业表现较差,医药和科技板块相对表现较好。
金融数据服务商FactSet数据显示,目前标普500指数公司中已有超过86%的公司公布了一季度财报数据。其中,每股实际盈利高于市场预期的企业占比为66%,低于5年来平均水平;企业营收高于预期的企业占比为2.3%,也低于5年来平均水平。行业来看,标普500指数11大子行业中有5个子行业营收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材料和能源行业盈利下滑最为严重,降幅分别为16.1%和11.4%。健康医疗和通信服务等行业营收表现较好,增幅分别为达9.3%和6.3%。
在疫情蔓延和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之下,能源行业备受摧残。路孚特调查数据显示,能源行业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54.9%,在标普500指数11大子行业中表现最差。该机构调查的分析师预计,能源行业二季度营收将是-84亿美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美国大型油企财报数据几乎全线崩溃。全球最大独立油气生产商美国康菲石油今年第一季度亏损17.1亿美元,为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去年同期该公司盈利18.46亿美元;西方石油公司一季度归母净亏损为22.32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31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当季财报数据也不理想,该公司宣布将大幅削减开支。(来源:股城股票)
港股5月整体下跌,恒生指数收于22961.47,下跌-6.83%;恒生国企9561.03 ,跌幅为-4.87%。本轮下跌,主要受中美关系以及情绪影响。
资金方面
港股通持续净流入,流入金额环比上升,已连续十五个月流入。沪深市港股通上月合计有265.6亿元净流入,连续十五个月持续流入,南下资金在港股下跌时主要透过深市港股通流入。
行业方面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1.1%,日常消费品-1.2%,医疗保健-1.8%。根据5月每日十大活跃个股数据,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三是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和金融,分别累计净流入54.8、49.2和42.3亿元。累计净流出的行业为电信服务和房地产,分别净流出约15.9和7.7亿元。行业持股增幅最多的行业是能源、医疗保健和金融,持股比例增加0.4%、0.4%和0.24%。
两会成功召开,不设GDP增速目标、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等为关注重点。目前,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渐恢复,但消费仍然疲软;而需求恢复速度决定了我国的经济恢复速度。后续仍需关注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和其执行情况,如新基建、民生就业、医药和普惠消费等内需板块。外部的不确定风险,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和预期,短期内预计 A 股市场未来震荡偏弱。
海外方面,距离美国大选越来越近,对于选举相关的政治诉求,大国博弈的不确定性还将持续,但美国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上本地突发事件,市场仍然担忧美股的二次探底。
风险提示
海外二次疫情冲击,全球复产复工进度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度,美股再次下跌
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货币财政政策不及预期
中美博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