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为什么不定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之后,和林虽然失去帝国首都地位,但忽必烈又在漠北建立了以和林为中心的岭北行省,终元一朝,和林都在蒙古人的帝国体系中享有极为崇高的位置

校/一条人文主义狗 画/脸壳 图/地缘谷

在当今的蒙古国,全民都崇拜成吉思汗,追想蒙古帝国威震欧亚的荣耀,然而蒙古国的首都却不是曾经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而是乌兰巴托。为什么会如此,就必须从和林的衰落与乌兰巴托的兴起讲起。

哈拉和林城址

和林的衰亡

在蒙古帝国未曾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之前,鄂尔浑河河畔的哈拉和林,一度是“世界的中心”,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之后,和林虽然失去帝国首都地位,但忽必烈又在漠北建立了以和林为中心的岭北行省,终元一朝,和林都在蒙古人的帝国体系中享有极为崇高的位置。

有“天策桓桓控上游,边庭都付晋藩筹。河山表带连中夏,风雪洪蒙戍北楼”之称的鄂尔浑河

哈拉和林又称和林、和宁。是在草原深处克烈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依托鄂尔浑河创建的蒙古帝国首都,一度十分发达、兴旺

元朝灭亡之后,北元小朝廷又一度撤到和林,以此为根据地。洪武五年(1372年)的岭北之战虽然北元获得胜利,但明军李文忠部也横扫了和林,此后北元朝廷不敢再留驻和林。

1372年,明军50000人分三路杀向哈拉和林,将领则是朱元璋的麾下心腹徐达,其中李文忠部也扫荡了哈拉和林

北元在明军的打击下分崩离析,蒙古高原上终明一朝内乱不止,战争频繁,而和林也饱受战火摧残,渐渐衰落荒芜,成为废墟。

然而,战争本身还并非和林衰亡的最关键因素。捕鱼儿海战役之后,北元原来中原化的政治体系彻底崩溃,退化到草原游牧民族式的组织形态。而和林这种大都市在这样的组织体系下,就不再拥有重大的地位。

哈拉和林城的复原模型,可想而知当年的恢宏

而且明朝的平均气温比起元朝要更加寒冷,漠北地区的气候和降雨条件更加恶劣。加上元朝灭亡后和林失去了来自中原的支持,其城市体系自然无法维持,加上战乱影响,其衰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库伦——乌兰巴托的渊源

在明朝中后期,和林处于荒废的状态,乃至于在整个漠北地区都没有成型的城市体系。但在漠南,俺答汗的土默特部营建了丰州城(今呼和浩特),这是由于漠南土默川一带粮作条件远好于漠北地区的缘故。

复原的丰州城沙盘模型,这座城市的兴起除了粮秣,也和中原的商贸来往密不可分

到了清朝,现代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前身库伦崛起,并在外蒙古地区取代了原来和林的地位。

库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崇德四年(1639年),当时明王朝还没有灭亡。一开始的库伦是蒙古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时称“敖尔告”(Өргөө,宫殿、宫邸之意)。然而,当时的“敖尔告”是移动场所,在草原上处于游牧的状态。也就是说,一开始的“库伦”并非稳定的城市体系。以当时蒙古人的生产力,也确实无力在漠北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城市。

随着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爆发,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归附清王朝。准噶尔大汗噶尔丹败亡之后,喀尔喀蒙古重新掌控外蒙古地区,并成为清帝国的一部分。在获得喀尔喀人的归附之后,清王朝开始不断对漠北地区提供政治经济扶持。

康熙清军打败噶尔丹军的昭莫多之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降旨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到恰克图商路上的驻地设立城防,取名库伦,意为栅栏围起来的草场。这是库伦真正的建城之始。

当年兴建于库伦甘丹寺的高僧舍利塔,也是争取蒙古各部落的重要渠道

不过,在此之前,清王朝就已经设立了库伦办事大臣,管理外蒙古东部的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民政事务,与乌里雅苏台将军配合,以强化对外蒙古的治理。

清代地理学家何秋涛的《北檄形势考》中说:(库伦)其地本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劄处,喀尔喀四部尊崇黄教咸宗仰焉。唐纥牙帐近仙娥河,即今色楞格河。元太祖和林故都亦在色楞格河南岸,盖自古漠北会宗之地土拉河、鄂尔浑河诸水皆会于色楞格河,以入北海,库伦实据上游,所谓扼其吭而扮其背也。

由于当时清朝和俄罗斯在恰克图的通商贸易极为紧要,库伦办事大臣负担上管理互市的责任。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库伦以北,正对位于俄罗斯和外蒙古边境的恰克图,在当时有驿道连通。乾隆皇帝下令在本来没有固定城池的库伦建城,其重要目的就是为恰克图的贸易活动服务

中俄茶叶贸易重镇恰克图,恰克图在俄语的意思就是“有茶的地方”

库伦在清朝的意义

库伦为土谢图汗部中旗驻地,而土谢图汗部在清代喀尔喀四盟中最为强大,是清朝承认的喀尔喀四部之首。由此,就显示出库伦在清代的重要地位。

清朝设立库伦办事大臣等官员,管理管俄罗斯与喀尔喀在库伦的贸易等诸项事务,正是为了分土谢图汗之权。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在外蒙古的统治仍是薄弱的,并未对原来的部落进行有力拆分,而只是以部落为基础建立盟旗。虽然雍正扶持了新的部落赛音诺颜部,使喀尔喀三部增加为四部,但其整体格局仍未发生质的变化。

就清朝对外蒙古的管理而言,西部的科布多设置科布多参赞大臣,中部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东部设库伦办事大臣,对外蒙古形成了粗略的全局控制。虽然清朝仍高度依赖喀尔喀王公贵族,更多采取“以喀制喀”的统治方式,不过在清朝的管理和笼络之下,喀尔喀蒙古直到清朝灭亡前夕,仍抵御住了沙俄的挑拨劝诱和内部分离势力的影响,没有发生太大的动摇。在其中,库伦办事大臣的设置和库伦的建城无疑拥有很大的作用。

有清一朝,由于恰克图贸易商路带来的活力,库伦逐渐发展为漠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又由于库伦是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驻锡地,也成为外蒙古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在库伦东部和西部,还形成了东库伦和西库伦两座卫星城,沙皇俄国等国为了贸易的需要,在库伦建立了领事馆和侨民区域。

直到后期俄罗斯保皇党进入蒙古,侨民和领事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终清一朝,和林仍处于废墟的状态。

外蒙独立,乌兰巴托成为首都

外蒙古的独立,发生在清朝灭亡前夕,源于清末新政的影响。清末新政虽然以振兴蒙古为理由,但也表现了清王朝在危局下希望强化外蒙古治理的意愿,然而大规模放垦蒙地等措施,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清末新政在外蒙古的实行招致了外蒙王公贵族的广泛不满。由于清王朝对于外蒙古的控制一向松散,想要强化控制便遭受外蒙古高层的一致抵制,加上沙俄的干预挑唆,宣统三年(1911年)7月10日“丹书克”节,以库伦活佛为首的外蒙古僧俗封建主以会盟为名,在库伦郊外召开四盟王公秘密会议,商议“独立”。

辛亥革命后,外蒙各旗兵联合沙俄哥萨克,解除了外蒙的清军武装,外蒙古事实独立为“博克多汗国”,活佛博克多格根担任国家领袖,库伦成为外蒙古政权的中枢

外蒙古独立虽然一开始未受国际承认,但在强大俄国势力存在于北方的情况下,最终变成事实。徐树铮将军率军进入外蒙一度收复并解除其自治,也不过是趁着沙俄爆发十月革命而发生的回光返照。随后在更强大的苏联支持下,外蒙古彻底独立。

徐树铮在外蒙古

在“博克多汗国”期间,外蒙古深受俄国势力的影响。1924年,苏联和人民党推翻了蒙古王公和活佛的统治,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第一届大人民呼拉尔决定将“库伦”改名为“乌兰巴托”,成为蒙古政权的首都

显然,作为历史上与俄国通商的关键城市,前身为库伦的乌兰巴托成为蒙古国的首都,是苏联方面所希望看到的。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外蒙古长期深受苏联影响,以西里尔字母作为蒙古语标记的文字。苏联打击蒙古国内怀念成吉思汗的思潮,以维持对外蒙古的掌控力,这种情况下,和林当然不可能得到复兴了。

乌兰巴托的发展

在苏联的帮助下,乌兰巴托颇有发展。1947年蒙古纵贯铁路开始兴建,1950年由北部贯通乌兰巴托,1955年实现连接至中国边境,成为贯通蒙古国的经济大动脉

铁路开通仪式

二战之后,大量旧的蒙古包区在苏联资助下被替换苏俄式样的街区,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城市规划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乌兰巴托由此完成了其城市近代化

上世纪70年代的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所在的位置虽位于图拉河畔,却比西南方向的和林要接近克鲁伦河。

成吉思汗当初设置的四大斡耳朵当中,除了和林斡耳朵之外,“大斡耳朵”在内的三个斡耳朵都位于克鲁伦河附近,这足以证明外蒙古的东部实际上比起中部的气候水源条件要优越一些,在地缘上,乌兰巴托也是要优于和林的。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重新开始全面尊崇成吉思汗,但乌兰巴托的地位已经不可取代,拥有蒙古全国46%的人口,其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再去复兴和林,也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了。

夜幕下的乌兰巴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