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也是一位小伙伴之前联系我,想了解一下战地V里新出的sjogren霰弹枪在现实中是什么来头(我已经很久不玩战地了...),所以这篇的话和大家聊聊这把出生于百多年前,但外形还是很有现代感的半自动喷子。
照例先从背景来说,这把枪的设计师是瑞典人卡尔·阿克塞尔·西奥多·舍格伦Carl Axel Theodor Sjögren,这又长又臭的名字你们不用记,反正记了也没用。我甚至只能在世界家谱网(Geni)上才能找到这个人,所以说这家伙肯定不是什么大佬。
这把霰弹枪与1900年推出,同期舍格伦还造了一把相同结构原理的半自动步枪。到1907年,舍格伦把这步枪推荐给英国军方。但腐佬询问了一下价格之后打消了这个主意...想想也是,20世纪初的半自动武器尚未普及,尤其是英军当时还在给李恩菲尔德步枪上弹仓阻隔器(一种让10发弹匣没法连续射击,必须打一发,然后往膛里塞一发的玩法,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卸除阻隔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英国人没采纳这批步枪。另一方面,它的霰弹枪早就已经投产,大约总数在5000支左右,但主要是在民用市场上销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设计师是瑞典人,但这批枪是在丹麦的工厂代工制造的,现在留存下来的舍格伦半自动绝大多数都是从丹麦民间收集来的,5000支的保有量不算低,所以拍卖价也没有高得离谱,一般在600美元左右。
扯远了,还是说下这把枪奇葩的结构。作为半自动步枪,它肯定得有自动机。而在那会,自动装填武器还在起步阶段,最为普遍的就是枪管后坐原理。然而舍格伦用的是惯性后坐,这种奇葩原理和后来意大利贝内利公司惯性后坐霰弹枪有点类似。
由于不方便放原理图(会被和谐)所以我尽可能讲明白。
它大致原理是这样,它的枪机是刚性闭锁的,在待击的时候,枪机上有惯性闭锁块抵住卡槽,实现闭锁。然后开枪不是有后坐力么?如果是枪管后坐式的枪就是枪管+枪机一起后坐;自由枪机式的枪就是枪机单独后坐;但惯性后坐的枪是整把枪一起后坐。
说到这儿可能你们有点蒙啊,如果整把枪一起后坐,那怎么开锁?这就是惯性后坐原理的奇特之处了,前边说到它有个惯性闭锁块,这玩意并不与枪机刚性连接。当枪身后坐的时候,它会一定程度保持在原位,然后随着枪身的后坐,它会滑到靠前的位置,然后开锁释放枪机。
恩,我觉得这么写,我自己都读起来头疼。简单的说,你把整把枪想象成一列火车,把枪机想象成车头,把你自己想象成那个闭锁块。本来火车是静止的,忽然间火车以非常快的速度加速前进了(开枪,后坐发生),这时候你在车厢里是不是会因为惯性而往后倒?(闭锁块滑动),而此时你脑袋后面就是一个控制车厢拖钩的按钮,因为你往后倒,一脑袋撞在了按钮上。结果就是车头和车厢的车钩脱开了。然后车厢就不动了(枪身因为后头有肩膀抵着,停止后坐),但火车头还是往前去了(枪机继续后坐)。
再之后就简单了,枪机后坐时完成抛壳,枪机在复进簧作用下复进,托弹板上升,枪机带着下一枚子弹入膛,击针挂起,准备下一发射击。
但很明显,惯性后坐原理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和精密,尤其是闭锁块的弹簧非常脆弱,到这这玩意经常得换易损件。而且惯性后坐需要枪有足够的后坐力才能正常自动装填,所以不能发射威力较小的霰弹,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用途多样性(不能发射一些稀奇古怪的霰弹),所以这货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