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旅客禁乘飞机,能否成为法律规定?

近日,一女子因感情问题喝酒买醉在航班行驶过程中耍起了酒疯,并将飞机舷窗内侧玻璃砸破,导致航班备降郑州机场。目前,李某因涉嫌破坏交通工具罪已被河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刑事拘留。(6月14日贵阳晚报)

该女子因感情受伤独自喝下两瓶250毫升的白酒后乘坐GJ8528次航班欲从西宁飞往杭州。后经检测,其体内酒精浓度高达160毫克/100毫升,事发时属于醉酒状态。砸破舷窗后,幸亏机组人员及时将其控制,未造更大损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飞行途中突发这种事件,对其他旅客来说也是一次“空中惊魂”。一则,不清楚该女子为何这么做,砸破舷窗后还会不会干出其他出格的事儿?二则,会不会影响飞行安全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此前因舷窗破裂致使飞机紧急降落的例子已有不少。

从相关报道来看,醉酒旅客乘坐飞机过程中制造的麻烦不少。在国外,有旅客因醉酒与乘务员发生冲突并试图打开飞机舱门;有醉酒旅客在3.5万英尺的高空挂在了紧急舱门上。在国内,2011年就发生过醉酒旅客挥拳打破机舱玻璃被拘留的先例。

醉酒旅客乘坐飞机,不仅容易行为失常惹是生非,威胁其他旅客或机组人员安全,而且不利于自身生命健康,因为酒后高空飞行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鉴于此,2001年有航空公司发出通知:醉酒旅客禁止登机。东航曾提示醉酒旅客勿乘飞机出行。

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有个别醉酒旅客被拒绝乘机,但也有不少醉酒旅客顺利登上飞机,轻则呕吐、胡言乱语,重则动手动脚影响安全。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既是因为到目前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是因为航空公司为了确保上座率来赚钱。

2016年实施的《陕西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机场管理机构对醉酒等可能影响机场秩序的乘客,可以劝阻或者拒绝其进入机场控制区。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禁止醉酒旅客乘机的规定。大多数航空公司也未禁止醉酒旅客登机。

虽然网络上有信息显示,根据中国民航有关规定,为保证旅客的生命安全和飞行安全,旅客酗酒或者显示明显醉态,将被拒绝办理登机手续,取消乘机资格。但笔者并未检索到来自哪部法律。杭州萧山机场等多家机场表示,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以为,为了保障旅客安全和飞机飞行安全,有必要在《民用航空法》《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等法律制度中明确写入禁止醉酒旅客乘坐飞机出行。既要在机场安检环节禁止醉酒旅客进入,也要明确要求民航公司拒绝醉酒旅客登机。

在以往案例中,醉酒旅客惹事后大多数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但上述醉酒女子因涉嫌破坏交通工具罪被刑事拘留。这意味着该旅客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赔偿砸破飞机舷窗的损失,教训很深刻。希望其他旅客汲取教训,不再醉酒乘机。

不管旅客因为什么原因喝酒买醉,都不应该再去乘坐飞机,这既是为自己好,也是为其他旅客着想。因为任何漠视航空安全或者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都将付出相应代价。只有在法律上明确禁止醉酒旅客乘机,才能把醉酒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