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别学,是在三宝面前,分别应如何作。如归依佛,应止哪些不能作,归依法,哪些事不应作,归依僧,哪些事不应作等。共学则三宝一体的看,在总的三宝面前该怎么作。共学有六:
一、常念三宝殊胜功德。《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广大地详论。佛的功德里边,分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及佛所作事业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多多思惟,能发强大净心。
二、常念三宝大恩,勤修供养。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得到三宝大力加持。现前的人身也是过去世归依三宝,知道发愿求增上生,更加持戒,这些功德具备,才能感到这个暇满的人身,可以听学佛法。三宝的恩,千万不要忘掉,要报三宝的恩。
「凡诸受用,先当以事、以意恭敬供养」,凡是自己受用的,不管是喫的、用的,穿的等等,都应当以事——实物供在佛像前,以意——以恭敬报恩的心奉上供养,或家里没设佛堂,以心观想而供。初归依的,你们归依三宝之后,喫饭之前,先把饭菜筷匙放好,合掌,恭恭敬敬地念「嗡、阿、吽」三次。衣服也是,新的衣服未穿之前,先供在佛前供桌上,或者捧在手上,念「嗡、阿、吽」三次。用的东西,不管是温水瓶也好,其他新的家具、用品,没用之前,先供养三宝,念「嗡阿吽」三遍。
这是最简单的供养法,但功效极大。「吽」字的力量,可以把这供品中不干净的完全去掉,化成最干净的。「阿」字的功德,把这世间不殊胜的供品转成最殊胜的色香味触。然后「嗡」字的功德,把这有限的供品,转化成无量无边的普贤功德海云,徧满虚空的那么多。
三、常念悲心,为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随分随力,使其他有情也能受归依。
四、凡有兴作,或有所求,皆先呈白现前三宝。要作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求愿,先要呈前现前三宝,一般指依止师囉,是否可以这样做。总之,一切依三宝的教导去做,不要依不顺三宝的世俗,或邪道的方式去做。「除世常事」者,一般经常做的事情就不必要了,譬如说:「我上班去了」,「我吃饭了」,就不必呈白师父了。
五、了知三宝殊胜利益,晨夕各作三次归依。归依三宝能净罪障,《集学论》云:「若有归依佛,彼不往恶趣,舍弃人身已,彼当得天身。」归依法、僧,亦同样说。能集广大福,人与非人不能作难,随欲作何种如法事业,先供养归依三宝,祈求则易成就,乃至究竟能成佛,有如是等多种利益,故晨夕各作三次归依。没有规定早晚课,就用归依,再加四宏誓愿,晨夕各三次,这是最简单的早晚课了。
六、守护三宝,如人爱命,下至戏笑,乃至命难因缘,亦不舍离三宝。前面已讲过,我们要保护好归依体,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看待。一天到晚,要把归依三宝的念头记住,不要忘失,更不能舍掉。对佛弟子来说,三宝是最重要的,身外财产,到命终时,一分也带不走,亲戚朋友,一个也带不走,连自己的身体也没法带走。衹有三宝的功德可以牢牢跟着你,不管你到哪里,总是跟你不舍离的。这是对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很慎重的对待。
佛是归依大师,僧是归依正行助伴,正归依的核心是法宝。能依法宝,才能解脱怖畏苦难。故初修业人,应当善巧善不善业及其果的差别,如理取舍而修正行,能明白业果。《广论》说:「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归依三宝之后,接着应做的,就是明白善恶业果了。希望大家于此努力。
——选自智敏上师《趣入解脱之门——皈依》;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