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后疫情时期杭州市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复学心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学校397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79.1%(超过一半)的学生调查结果属于正常范围,20.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其中轻度问题占18.1%,中度问题占2.3%,重度问题占0.5%;(2)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显著(3)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健康三个维度能够有效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模型解释力72.4%。
关键词:疫情;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健康
本文为浙江省“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20YQJY233)阶段性成果。
课题主持人:杭州西兴中学 王瑞芳
1. 问题提出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形势的缓解,浙江省各中小学于4月13起陆续开始复课。复学前后,学生线上心理求助增多、家长反应亲子关系紧张、班主任反馈学生出勤情况不乐观(迟到、早退、缺勤)等种种迹象表明,居家学习后的复学,对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疫情期间生活事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旨在及时、科学地识别心理危机的学生,为疫后复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学生顺利地回归校园生活。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X中学七、八、九三个年级,17个班共387名学生参与研究。
2.2 研究工具
①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作为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10维度共60条目,采用1-5五级评分。
②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负性生活事件情况进行评估,6维度共27条目。
2.3 数据收集
本测试采用问卷星平台发布,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独立完成。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表1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据表1, 79.1%(超过一半)的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因此,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良好;20.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这与学校2019年的检出率较为接近(2019年,异常检出率20.5%),但中重度的比例有所上升(2018:轻度18.1%,中度2.3%,重度0.5%;2019:中度以上1.5%)。
从具体维度上来看,问题的检出率在8.8%-24.3%之间,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学业压力、强迫、情绪不平衡、抑郁、适应不良。
3.2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①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2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据表2,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学业压力、等具体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②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在偏执、抑郁以及适应不良维度上,八年级显著低于七年级,七年级显著低于九年级。
表3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比较
③X中学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分析
据表4,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以及各维度上,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即学生面临的生活事件越多,受影响程度越高,心理状况越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健康适应三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见表5),这表明这三个维度能够有效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释力为72.4%。
表4 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
表5 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讨论和建议
4.1 讨论
总体上看,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稳定,这说明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心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但中重心理问题比例有所上升,这说明,疫情作为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压力和挑战,对非疫区的部分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排在前几位的是学业压力、强迫、情绪不稳定、抑郁、适应不良、焦虑,由此可见,对学生而言,相较于疫情或者说疾病本身的直接影响,长时间居家上网课的间接影响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因为“网课划水一时爽,开学考试做文盲”而产生了对开学的焦虑和恐惧,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网课期间黑白颠倒导致对开学后早睡早起的生活极度不适应,而在复学初出现了一些适应不良的反应。
从性别差异的比较结果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尤其在学业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抑郁等方面,且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女生的女性特质以及女生心理成熟比男生早有关。
从年级差异上看,心理健康状况由重到轻依次是九年级、七年级、八年级。这可能由于毕业班面临升学压力,而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生活存在一些适应问题所致。
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健康能够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这三个方面又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三个生活事件,说明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其强度的影响,对个体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4.2 建议
①增强学校心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疫情期间,除开展常规的心育工作,要结合学生新的动态和需要开展相应工作,尤其重视复学心理调适、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学业压力、生命教育等内容。
②健全学校心理危机的三预机制
成立学校危机干预应急小组,重视对心理高危学生的预防、预警、预案,通过心理筛查及时甄别潜在的高危学生,学生处、班主任、心理老师协同对高危学生长期跟进,完善其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案。
③关注特殊群体
全面做好心育工作的同时,应关注毕业班学生和女生等群体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考前心态调节。
④重视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通过全员家访以及谈心活动,了解疫情以来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情况,高度关注近期内发生过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及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降低其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春燕,陈亚林,丁万涛.温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预防医学,2017,2(29):128-131.
[2]梁静.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来源:ZJ科研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