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西西里。
最近,马思纯又陷入了舆论的怪圈里。
在新综艺里,她在家里读诗作画插花的居家生活,引得大张伟无语吐槽:
“你是认真的吗?”

常言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马思纯却刻意在营造一个超脱烟火之外的文艺人设,不料弄巧成拙,变成了“何不食肉糜”。
先是作为张爱玲书迷写读后感翻车,到被人扒出写假张爱玲语录,再到节目里念错英文诗。
为了证明自己实在太努力,但也在拧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她最大的幸和不幸,都来自电影《七月与安生》的获奖。
自从2016年的金马奖开出了双黄蛋,两个女主角便被大众放在了天平上。
谁的演技好一点,就加一点砝码。
谁获的奖多一个,就又加一点砝码。
一路开挂的周冬雨,不仅凭借《少年的你》获得金像奖影后,最近更是成功解锁了所有主流女刊封面。
本来势均力敌的两人,渐渐地拉开了不小差距。
她尝试风格迥异的各种角色,用力地想要证明自己,却只得到了满腔嘲讽。
年轻的时候,人总是憋着一股劲,越是在某个地方摔倒,就越要爬起来。
可要是努力错了地方,再怎么爬,都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就是与自己和解。
马思纯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姨妈蒋雯丽作为女主角的《大宅门》,那年她12岁。
实力与人脉都不缺的蒋雯丽一路为马思纯铺平了演艺道路。
小有名气后的马思纯接演了《七月与安生》。
就跟电影里的饰演的“七月”一样,马思纯的一举一动都带着被驯服的乖巧与听话。
太完美的事物会让人产生不真实的虚幻感。
所以周冬雨第一次见到马思纯,只觉得这样乖得过分的人,实在是很“装”。
然而,随着拍摄进度的推动,周冬雨只剩下了解后的惊诧:
“原来世界上真有人会这么乖。”
马思纯从小就被严格地要求作息,精确的数字是她每天按部就班的人生。
甚至“晚上十点前回家”的规矩一直延续到她工作后的好几年。
除此之外,小时候的马思纯但凡回家,就得到每个长辈面前鞠三下躬,以示礼貌。
吃饭的时候,大人不动筷,小孩子就得眼巴巴看着。
种种规矩养成了后来乖巧得甚至有些憨厚的马思纯。
让关晓彤被骂了好几年的误伤事件,主人公就是她。
(事后关晓彤有一直道歉)
马思纯总是看起来一副傻大妞的样子,无忧无虑。
这一切都终结于《七月与安生》后的获奖。
几乎是草根出生的周冬雨,看起来远远比有家人保驾护航的马思纯来得励志。
马思纯自此就陷入怪圈,疯狂地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实力派。
越是不合适自己的角色,她就越要去挑战,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并不是依靠家里的荫庇。
尤其是倍受群嘲的《第一炉香》,路透出来时,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张爱玲笔下有着“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的葛薇龙。
(绿色衣服的是马思纯,黑色衣服的是俞飞鸿)
这样的马思纯,即便想方设法地在各种综艺里撇清关系户的身份,却没人能够相信她。
不断尝试拓宽自己戏路的马思纯,像是踏上了一个无穷无尽的莫比乌斯环。
挑战自己——被嘲——继续挑战。
(《第一炉香》路透,马思纯饰演葛薇龙)
“星二代”郭麒麟也曾面临过靠父亲郭德纲成名的质疑,他回答道:
“星二代是我的命运,我永远无法改变的现实,那是我的血缘关系。”
“为什么别人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会用星二代来定义我呢?很简单,因为我还不够出色,不够优秀。或者,我没有出色到让别人忘记掉这重身份,而只想到我本身。”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机会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丢人的是抓不住机会。
不必对自己遇见的机会而感到羞耻,你应该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机会大放异彩。
人们嘲笑的并不是你说的话,而是你并不与之相符的实力。
越来越纠结的马思纯,就像是一团被打结的毛线球。
绕的远路越多,错的也就越多,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时常在这一场比较中作为优胜者存在的周冬雨显然比马思纯聪明得多。
图片来自于@视觉中国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将短处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面前,将其称为挑战自我。
就像她自己说:
“没有一个人是适合所有东西的。”
哪来的天生优秀,都是一步一个坑才过来的。
周冬雨在《麻雀》里面备受诟病的卧底角色,造就了她如今的慎重。
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倒是有不少为了证明自己而拼命扮演“完美”的人。
可是正是因为有这些小缺点,我们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短处便好。
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一个假装“完美”的人活得会很累。
你可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但是没必要追求病态的完美。
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握手言和,才是成熟的标志。
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人最需要得到的肯定,来源于自己。
不用太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你过的是自己的人生。
成也七月,败也七月的马思纯,却没能够活成血里带风的“七月”。
人生最易的是为自己而活,也就是“自私自利”。
而人生最难的也是为自己而活,那是坚持自我。
西西里不禁想到了黄晓明。
他也曾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而不断走错路,走岔路。
看起来自恋无比的黄晓明,内心却有着深深的自卑。
当陈可辛带着《中国合伙人》找到黄晓明的时候,本想让他演挥斥方遒的孟晓骏。
但黄晓明主动选择了成东青,他说:
“成东青就是内心的我,小心翼翼谨慎做事,一辈子想着突破,但很多时候身不由己,用最笨拙的方法,一点点完成心中的梦想。”
人们好像总是如此,越缺什么,就越要表现出来什么。
黄晓明如此迷恋邪魅狷狂的霸道总裁以及英俊小生的原因,也只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
然而,无论是他还是马思纯,似乎都能印证一个真理:
越是想努力证明什么,越是搞砸什么。
老是想证明自己不靠关系、全凭本事的马思纯,却被屡屡质疑演技、是资源咖。
时时刻刻不忘耍帅的黄晓明,最后被说是人间油物。
然而,当黄晓明不再痴迷扮演霸总,沉淀下来认真去共情角色,不装逼,不刻意耍帅时,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观众心里的白月光。
无论是《琅琊榜》里的萧平章,还是《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程凤台,都让人重新认识了他。
许多观众说: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这么不舍得黄晓明领盒饭。”
当你铆足了劲想证明自己的完美,意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时,往往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认清自己。
只有认清自己,你才能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完美。
-写在最后-
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也许都做过黄晓明或者马思纯。
想要证明自己,却常常弄巧成拙。
越是想要塑造一个优秀的自己,越是被遍布的荆棘扎得鲜血淋漓。
在这条路上,你要做的是认清自己,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逼迫自己。
西西里愿你们,都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
就算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上帝的偏爱,也不要难过。
只要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真诚地爱,热烈地活,坚定勇敢,光明磊落。
这就是最好的你。
“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