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29年福建龙岩永定县溪南区竹三乡苏维埃政府发给村民张广增的土地证,是溪南土改分田运动极其重要的实物见证
1928年,福建龙岩永定暴动后,永定县委在暴动地点金砂成立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队伍——溪南红军营和福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溪南红军营和溪南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为土改分田运动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武装保障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溪南区各级红色政权成立后,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是分田。福建临时省委也于7月25日致信闽西特委和永定县委,指出永定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已经割据的各乡,马上没收土地,分配土地”。对此,张鼎丞、邓子恢一面领导军民抗击敌人的进攻,与敌周旋;一面积极领导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工作。对于张鼎丞和邓子恢来说,把没收的土地分配好,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当时还没有见到中央颁发的土地纲领,省委也没有具体指示,土地革命究竟要怎样搞,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困难很多。
1928年7月下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张鼎丞和邓子恢在金砂的卓坑源土地庙召集了数十位有经验又熟悉土地情况的金砂农民开座谈会,这些农民中既有生活困苦、短衣缺食的雇农和贫农,也有自给自足的中农,还有生活富足的富农。张鼎丞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因此参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雇农和贫农表示:雇农和贫农才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要将中农、富农、地主的全部土地没收分给贫农、雇农。中农则表示:中农也是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的一部分,应该保留自耕土地,将富农和地主的土地没收分配给贫下中农。而富农则认为自己是大自耕农,也是农民的一部分,应该只需没收地主的土地进行分配。这些不同的观点充分代表了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
张鼎丞认真倾听了大家的意见,分析大家意见中的利弊,提出不管是谁的土地,都要由区苏维埃政府收起来,然后再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贫农、中农一样分,不因为身份问题搞区别对待,人多则多分,人少则少分,使大家的利益都得到照顾。最后,会上制定了“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的分田办法。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土地肥瘦不一问题引起纷争,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又补充制定出“抽肥补瘦”的办法,解决了土地肥瘦不一问题。
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创造性的土地政策,首先在金砂的古木督、卓坑源、樟塔三个村开展试点。其中古木督村庄分散,分田难度较大,但由于分田方法简便,不到10天全乡就结束了分田试点工作。随后全区推广了“抽多补少”的分田办法,不到一个月,全区13个乡约2万人口,就胜利完成了2万多亩土地的分配工作。这让群众倍感满意,也使永定溪南区与广东海陆丰、江西井冈山一起成为最早进行土地革命的地区,在中国土地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1929年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鼎丞介绍了溪南区土地革命经验。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张鼎丞的发言,高度评价了溪南土地革命经验。
责任编辑:邱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