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龙源口大捷

永远的丰碑——龙源口大捷 编辑:舒言诚 作者:李平 来源:签约摄影师 2020-06-20 18:13:45

在江西省永新县城南20余公里的七溪岭脚下,有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南的小河上,有一座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建成的石拱桥,原名久大桥,它连接着东西两边的新、老七溪岭,也是永新通往宁冈和井冈山的交通要道,而它也见证一场惊心动魄、名扬中外的战斗。

1928年6月上旬,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盛大的第四次“围剿”。敌军第九师杨池生部下三个团,会同敌军第二十 七师杨如轩部的两个团,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湘赣边界新老七溪岭方向进犯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陈毅详细研究和制订了歼灭赣敌的计划: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二 十八团、二十九团以及三十一团一营担任主力,在新、老七溪岭阻击敌人。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三营在永新的龙 田、潞江一带扰乱赣敌,并监视湘敌。袁文才、王佐带领三十二团,在宁冈、县边境活动,牵制湘敌第八军吴尚部。

战斗在1928年6月22日端午节这天打响。红四军各部队分别向指定方向开进,同日晨,敌人也分别由龙源口和白口向新、老七溪岭进犯。当敌左路1个团进至新七溪岭时,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一团第一营已先敌占领制高点。敌向红军阵地发起连续猛烈的进攻,阻击部队在朱德指挥下,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冲击,杀死大量敌人,守住了阵地。敌被迫停止进攻,战斗遂形成对峙。

第二十八团进抵老七溪岭时,制高点已被敌右路先头部队占领,第二十八团为夺取制高点,几次对敌发起进攻,但均未奏效。午后,红军乘敌疲惫松懈之际,发起突然进攻,终于突破敌防御阵地,攻占了制高点。敌仓惶向白口溃逃,第二十八团居高临下,乘胜猛追,歼其一部。敌右路两个团及第二十七师指挥所逃向永新。第二十八团迅速经白口向龙源口迂回。与此同时,扼守新七溪岭的红军部队,乘势转入对左路之敌的进攻,左路敌已形成孤立,纷纷向龙源口溃退。红军跟踪追击。当敌人退至龙源口时,第二十八团已先占领龙源口有利阵地,切断了敌之退路。敌人在红军前后夹击下,无力抵抗,迅速被全歼。 就这样,红军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歼敌一个团,击溃敌一个团,缴枪1000余支,取得了朱毛红军会师以来重大的军事胜利。

龙源口战斗后,红四军乘胜向永新县城进击。永新之敌畏歼,撤回吉安,红军第3次占领永新城,至此,江西敌人的第四次"进剿"又被粉碎。随后,红四军第二十八团进至安福边境,第二十九团进至莲花,第三十一团进至吉安境内,分兵发动群众,协助地方党和政府进行建党、建政和建设地方武装等工作,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为了纪念这次场辉煌的胜利,永新人民在龙源口桥边的东岭山上修建了龙源口大捷纪念碑。碑正面用白色大理石镶嵌,上面镌刻着朱德于1965年1月15日题写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同时,人们把这座石拱桥改名叫做“大捷桥”,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它被作为第二套人民币三元纸币正面图案。

92年过去,石桥依然挺立,河水依旧清澈,而七溪岭下的龙源口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沃野平畴,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人们正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视觉江西 李平 摄

0

9566

1/ 1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