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个学校,竟然有这么四个“现代书院”

学校如何为学生成才创设更多的可能

制造更多的机缘

实现选择的多样化

改变育人方式

培育个性化人才?

建校三十年来,深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深外”)不断回溯传统、放眼世界、融合中西书院制精髓,于2016年起在全国中学中率先构建并实践了现代书院育人新机制,提供了一套创新解决方案。

目前,学校已在高中部设立了创新、外语、国际、文理等四大书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订制不同的课程与教材,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开辟个性化成长通道,让深外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航向,培育出一批走向国际赛场的科学奇才、语言专才、国际通才、强基英才。

书院制办学成果丰硕

获专家认可和全国推广

深外现代书院制创立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拥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机缘,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以涵泳中国心灵、开阔国际视野、培育个性人才为宗旨,寻求具有“深圳特色”的教育新高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瑞·夏普莱斯来深外讲学。

近年来,深外成绩骄人可喜。

创新书院露锋芒

主要培育数理逻辑禀赋优异的学生,走竞赛特招成长之路,培育出蔡子熙、李振等一批走向国际赛场的科学奇才。

外语书院创佳绩

主要培育语言禀赋突出的学生,通过保送成就外语专门人才,国内保送年年处于全省第一、全国前三甲,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质的语言专才。

国际书院也亮剑

主要培育期望进入世界著名高校深造的学生,通过留学培养高素质国际人才,十年送出945名出国留学毕业生,100%入读世界名校,其中10%以上入读世界前10的名校,50%以上入读世界前30的名校,90%以上入读世界前50的名校,位居全国前列,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更多的国际通才打下坚实基础。

文理书院更出彩

主要培育文理素养均衡发展的学生,通过高考升读大学,高考年年都有全省文理科屏蔽生甚至第一名,重点率一直稳居95%以上,为名牌大学培育了大量的强基英才。

2018年11月底,深外书院制顶层设计更是受到前来考察的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专家组将之作为全国课改经典范例向国家教育部汇报,并在全国外国语类学校范围进行宣传和推广。

▲深外学子余凯丰于2017年代表中国在日本新潟国际象棋友好大会上以4:0胜日本队。

书院制办学魅力何在?

助学生自主和个性成长

深外现代书院制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据介绍,这离不开学校建立的院长三年负责制、自愿选择招生制、书院课程多元制、因材分类教学制、生涯规划导师制、考核评价学分制等一套完整的书院制运作管理模式,得以适应新高考新课改,为学生个性成长助力。

其中,四大书院在学校统一管理架构下实行院长(主任)三年负责制,完善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营造自己独特的书院文化风气,设计独立的院徽院旗,建立专业师资(导师)团队,配套相适的课程体系和独立的活动项目,设定相应的出口路径。招生则参照大学招考模式组织进行。学生高一入学前参加考试,并做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先后顺序,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质与擅长分配进入相应的书院。入读书院一段时间后,学生还可根据各自感受和需求,决定是否需改选到其他书院。

在深外,学生与导师朝夕相处,共同研习,将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初步的人生发展规划,找到兴趣点。各书院为不同年级、不同选科的学生营造一个师生研修社区;开展生涯规划测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跟踪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促进学生特长优势的健康发展;在学习上强调自学及互学,在生活上重视自主管理和相互合作,在社团组织及各类活动上全面放手,由学生自主组织、实施和管理。学生在自主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更好地自主。

▲深外iGEM团队夺得2016“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

或将打造小初高一体化的

12年书院教育体系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书院制洋溢的风气。深外历来相信参差多态即为美,尊重个体的差异。根据“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特色课程,各美其美”的原则,四大书院在国家基础课程及学校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各具院本特色的差异化多元课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启动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实现路径,让学生各扬其长、各得其所。

各书院尤其重视社团生活和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将社团活动作为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注重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锻炼策划、组织、联络、总结等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国内外的竞赛和交流等,利于社会责任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发现并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四大书院独立而开放,不同书院的学生可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相互沟通与交流、在共同的社团中开展合作、在共同生活中扩大沟通与交流。

未来,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深外还将深入研究书院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章立制,健全管理体系,保障书院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同时,考虑打造覆盖小中初高一体化的12年书院教育体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外作为领跑深圳教育的窗口名校,理当在全国教育创新改革的窗口试验中,主动担当、大胆实践、有所作为,为深圳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交一份更让深圳人民满意的答卷。

▲深外承办2018深圳国际中学生论坛。

提前“探秘”四大书院

创新书院

科学奇才进取的殿堂

据悉,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极少量天赋禀异的好苗子,而这些好苗子要长成参天大树,尤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创新书院正是为培育这样的好苗子而筑创的殿堂。

深外为这些好苗子设计了“高·精·奇”培育方案。

“高”即高师,学校配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主教练由带出过国际金牌的专职教师担任,助教则为来自国内外顶级高校的、本身就是奥赛金银牌获得者的博士担任;

“精”即精品课程,高师们订制优化的培育方案,开发系列精品课程,在创新书院,除国家基础课程及学校通识课程外,还专门开设包括竞赛课程、实验课程、创客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科学家讲堂在内的特色课程,同时辅之以一系列实践活动;

“奇”即奇才培育,创新书院旨在培育创意无限的科学“奇才、怪才甚至鬼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成为社会各领域领军人物和国家栋梁。

创新书院只招30多名学生,按照数、物、化、生特长分成4组,实行教师主、助双师制,课程竞赛、高考双轨制,开展思维训练及项目学习活动,使之得到磨砺和成长。

有人或许会担心,这些学生竞赛之路万一走不通又将如何?深外早已做好预案: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及学校通识课程的学习已为其奠定宽厚基础;

二是强有力的思维训练已为其准备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是高三下学期配备专职教师按专门设计的高考应考课程集训;

四是转入外语书院,利用深外外语独特优势,通过保送升读名牌大学。

有了这四重预案,竞赛走不通的学生,转入文理书院,搏击高考,仍然可以逐鹿问鼎。

▲深外击剑队在201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夺得一金三铜。

外语书院

语言专才成长的摇篮

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具有保送资格的全国13所外语学校之一,深外外语特色鲜明,设有英、日、法、德、俄和西班牙六个语种,是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之一。外语书院的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中国底蕴、富有国际视野、特长鲜明的高端语言专才,引导学生通过保送走上成才之路。

外语书院设置了“基·通·特”培育方案。

“基”即厚植人文积淀,铺垫宽广基础,在国家基础课程及学校通识课程上做人文知识的扩容建设而增广加深,培育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能说、会道、善写的语言专才。

“通”即会通中外两种语言,以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在中外语言的表达上能转换自由。深外认为,外语专才不能仅仅学习好一门外语,首先更要学好母语,学外语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母语文化,故而必须追求母语与外语的会通与自在。

“特”即特色课程,如果说“基”“通”是为了金字塔建设的塔基与塔身,那么“特”就是为了站到塔尖。外语书院之“特”包括“三原”“两广”“一优”。“三原”即使用原版教材、运用原种语言、推行原境模拟;“二广”即为学生提供自然与社会的广阔空间和生活中的广泛机会;“一优”即以专业师资的不断优化,保持强大的专业优势和竞争力。

正因如此,深外学子外语十分突出。外语书院特色课程包括六个语种外语课程、大学外语、外国文学、国学经典、基础翻译、哲学与生活、大学先修课程、面试指导、学校讲堂等,突出外语和文史哲内容,丰厚学生人文底蕴及跨文化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项目课程、社团课程、探究课程、演讲辩论、同声传译等实践课程,内容丰富。据介绍,深外立校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奠基,外语师资强大,经三十年积淀,外语师资队伍更处于国内顶级水平。

▲2018年3月17日,深外代表队获NEC全美经济学中国挑战赛团队总分银奖。

国际书院

国际通才铸造的基地

深外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由省教育厅批准开办国际课程班的学校,发挥自身特有的办学优势,也顺应教育国际化需求,创设了国际书院。国际书院瞄准世界知名品牌大学,以培养具有中国心灵、世界眼光、创新思维的国际化通才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出国留学走上成就通才并最终服务国家的发展之路。

国际书院设置“涵·拓·创”培育方案。

“涵”即涵泳中国心灵,国际书院通过开设系列独特课程、开展系列社团活动,建构学生民族化精神谱系,从而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拓”则是开拓国际视野,培养世界眼光。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这是国际通才应当具备的眼力和抱负。

“创”即培育创新能力,国际书院设置系列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英国高级普及教育证书课程(A-LEVEL);特色课程则包括国际竞赛、戏剧表演、哈佛辩论课程、中西方文化比较、国际规则通识、公民道德、批判性思维与写作、国际体育(击剑、橄榄球、高尔夫等)、学校讲堂。

值得一提的是,深外还把卓越大师讲堂、杰出校友讲堂、优秀家长讲坛等三类讲堂纳入课程系统;开展项目课程、社团课程、探究课程、实验课程、体验课程、国际俱乐部等实践课程,为培育国际通才奠基。

文理书院

强基英才淬炼的熔炉

文理书院是淬炼强基英才的熔炉。文理书院的设置旨在适应新高考的改革要求,配合高校的强基计划,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兼蓄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通过新高考走上成才之路。深外设置四大书院,让学生分流,这也减少了文理书院的学生人数,从而使新课程选课走班制能够真正落实,而非流于形式。

文理书院设置了“保·强·全”的培育方案。

“保”即保持深外语文、外语等人文学科一直以来的优势,再进一步优化,使文科优上加优。

“强”即更进一步强化数理逻辑的培育。

“全”即全面开花,实现95%以上的重本率。文理书院不仅要让能飞的飞更高,让能跑的跑更远,还要让只能走的也要走到更前。

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文理书院除基础和通识课程外,开设国学经典、文言集萃、时政观察、历史风云、人文地理、智慧数学、应用物理、实验化学、生物观察等特色课程,另有丰富的系列实践活动课程,高品质的社团就多达73个,足以满足学生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深外教师高度敬业的精神和学生勤奋向学的风气,使文理书院始终保持全面的优秀、整体的高度。

晶报记者 江丁 王文丽 通讯员 周鹏 史世峰/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