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除了吃粽子, 还能干这些事儿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端阳节。

原本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现在,俨然已成为"吃粽子"的代名词。

作为中国传统节假日,并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端午节,习俗可不止 "粽子"!

那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赛龙舟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童谣。

原"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就已存在,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去世,为了驱散江中之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划船驱逐。就这样,赛龙舟才被人民赋予了其他的寓意。

在我国南方一带,每到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习俗。

挂艾草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意思是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卫生,再把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

而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可使身体健康。

因此,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插在门口,人们认为一定防病作用的。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相传开元年间,唐玄宗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无法安睡。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正在惊恐懊恼之时,忽见一个蓝衣大鬼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玄宗惊骇之际,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高祖武德年间终南山钟馗。

唐明皇梦醒后很快病愈,遂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赐福镇宅图》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馗像,以祛邪魅佑平安。

在江淮一带,每家每户都有悬钟馗像的习惯。

佩香囊、栓五色线

端午节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孩童带来灾难。因此,必须在五月端午这天集天地之气消灾防毒。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艾草,菖蒲,藿香,川芎,细辛,辛夷花,乳香这些香药,这些物质挥发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在端午节佩戴则有避邪驱瘟之意。栓五色线:五色丝线是端午节吉祥饰物。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在古代,五色即"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将五色丝线栓在手腕、脚腕,可保安康。

点雄黄酒

进入五月,各种毒虫开始大量出没,会给孩童、妇人造成一定伤害。

而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祛除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毒虫。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驱灾避害的传统。

除了以上介绍的习俗以外,各地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不过大多数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避毒。

因为古人认为,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是 "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所以必须要驱除邪魔,避免蛇虫毒物。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

评论区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