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态学和数学教授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称美国的政治动荡往往会在短期和长期周期中重复出现,是由工资下降、财富不平等和内部精英竞争等潜在因素造成的。他所采用的历史动力学(Cliodynamics)的研究框架是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Big Think长期作者Stephen Johnson将在本文中为我们深入分析这一惊世骇俗观点背后的科学理论。
如果我们不能从历史中明了错误,我们就可能注定要重蹈覆辙。但是如果我们不仅可以利用科学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还可以预测我们的未来,那又会怎么样呢?
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这是可能的。
2012年,彼得·图尔钦在《和平研究杂志》(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提出一个不祥的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迎来社会动荡的“高峰”。如今,这一预测似乎应验了。这个国家正在遭受一场致命的大流行病,警察暴行引发的社会动荡,以及特朗普时代的政治乱局。
但图尔钦怎么就算得这么准呢?
作为一名数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图尔钦是历史动力学(Cliodynamics,这个名字来自“clio”,她是希腊神话中司职历史的缪斯女神。)这一年轻而有争议的领域的关键人物。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定量方法来考察历史,实质上是把历史当作科学来对待。
历史动力学的实践者经常利用新的数字化历史信息创建和测试数学模型,旨在解释关于过去的重大问题,比如历史上的帝国为什么会兴起和衰亡?用更直白的语言来说,其目标是要表明,正如图尔钦向《自然》杂志说的那样,“历史不只是‘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下面是图尔钦在发表在《对话》(The Conversa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对历史动力学的描述:
“…历史动力学的拥护者对待历史记录就像进化生物学家对待古生物学记录一样。理论的构建以一般原则为基础,并且要接受综合数据库实证检验。简言之,我们使用标准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都很有效。”
在其2012年的研究中,图尔钦调查了1780年到2010年美国社会政治动荡的历史。为此,他使用了美国历史上大约1,600起暴力政治事件的数据,如私刑、暴乱和恐怖主义。
他将这些数据与一个模型相结合,该模型考虑了更广泛的社会因素,如工资下降、财富不平等、人口变化以及精英职位的竞争加剧等。
结果显示,美国的政治暴力倾向于周期性地发生,和平的低谷时常被暴力和动荡的高峰所打破。
一种是大约每50年发生一次的短周期,高峰出现在1870年、1920年和1970年。图尔钦称这种振荡为“父子”循环:父亲察觉到社会不公和反抗,而儿子那一代人则要处理善后问题,避免发生革命。然后,第三代重复该循环。
第二个周期要长得多,每两到三个世纪出现一次高峰。这个循环开始于一个大致人人平等的社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逐渐增加,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财富不平等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最终,社会往往陷入崩溃或遭受广泛的政治动荡。
结构性人口统计学理论
图尔钦的模型基于结构性人口统计学理论,该理论试图理解导致社会变得不稳定的各种背后动因。该理论显示,周期性的政治动荡不仅发生在美国,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埃及、中国和俄罗斯也曾发生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可以尝试把革命的原因理解为类似于导致地震的构造过程,正如图尔钦和经济历史学家安德烈·科罗塔耶夫(Andrey Korotayev)在2020年的一篇论文中所写的那样:
“在革命和地震中,将‘压力因素’(缓慢积累的结构条件)和‘触发因素’(立即引发社会或地质喷发的突然释放事件)区分开来很有用。政治动荡的具体触发因素很难预测,甚至不可能预测。
另一方面,结构性压力的增长速度缓慢,也更容易预测,而且易于分析和预测。此外,许多触发事件本身最终是由长期积压且在寻找出口的社会压力引起的,换句话说,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
图尔钦的模型发现,当这类结构性因素以特定方式受到压力时,美国暴力政治的爆发往往会达到顶峰。图尔钦指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三大不稳定因素如星火燎原一般愈演愈烈:财富不平等、对精英职位的竞争加剧以及持续攀升的国债。
图尔钦指出:
“…这些因素每个都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它们在基本层面上是相互联系的。此外,我们的历史研究表明,这种趋势叠加是历史上发生危机前阶段的社会的典型特征。”
因此,尽管美国正在经历一段紧张时期,但这可能只是一场更大危机的开始。图尔钦甚至对《时代》周刊说,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为一场内战”。
但崩溃并非完全不可避免。随着研究人员对导致政治动荡的主要动因的深入了解,社会正处于悬崖勒马的特殊状况,正如图尔钦在为Aeon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说:
“我们的社会是第一个能感知这些力量如何运作的社会,即便有些模糊。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避免最坏的情况——或许是通过切换到不那么糟糕的轨道,或许是通过将过山车整个重新设计。”
来源:bigthink
编译:Sail2008
声明:著作权所有,转载需授权,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Come on,给你的灵魂充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