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节也是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6月23日晚北京召开专题会议:禁止中高风险街乡及新发地相关人员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北京新冠疫情遇上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端午节,防疫情势仍然严峻。其实,端午节也是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首歌谣描述了古人祭拜钟馗天师,挂艾悬蒲,祈神求福,避邪保健的习俗;同时也有民谚“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人在这一天也会打扫庭院,饮雄黄酒,佩戴香囊,杀菌防病。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当下,在端午节也要学习古人,不要忘了“出门戴口罩,别去凑热闹;开窗勤洗手,少吃多睡觉”的防疫口诀。
2.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流传最广的起源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馋去职,被赶出京。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之后百姓的纪念活动演化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之后端午的内涵增加,因农历五月,气温骤升,瘟毒为害,古人称之为“恶月”,视五月初五为“恶日”,逐渐演变为我们上文所说的“卫生防疫日”,增加了挂艾草,戴香囊,系五彩线等习俗。
3.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端午节
现代社会,习俗虽然传承,但是没有了强制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端午节。减肥的人儿会提醒自己,一个粽子有600左右的大卡,吃两个相当于吃了六碗米饭,且吃且珍惜;炒股的人儿在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观望市场行情,早已做好持股过节的准备;做生意的人儿早已备货粽子礼盒,一半忙碌一半喜悦中给客人推荐礼盒。
每年的南北“甜粽”和“咸粽”之争如期而至,这意味着端午小长假也来了。每个人想必对端午节都有了打算,小编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包粽子了。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