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于冰雹,导致百香果移栽稍有滞后,现在我们常驻基地,随时进行指导,确保收益达到预期效果”,近日,松桃县大路镇1400亩百香果在几名农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全面移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今年来,为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铜仁市起草印发《关于集中全市人才力量做好产业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通知》,1726名专家闻令而动奔赴一线,与无数返乡人才共同筑起磅大“人才库”,万余名乡土人才登上“农村”舞台,握指成拳、联手合奏乡村振兴“开篇曲”。
吹响人才“集结号”
翻耕、起垄、育苗……碧江区农业农村局科技服务中心农艺师黄再发每天都到和平坝区蔬菜育苗基地进行一一指导,全方位跟踪服务。
黄再发是碧江区精准联络服务15个500亩以上坝区的52名农技专家之一。
2020年,为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碧江区在全区15个500亩以上坝区推行“一坝一专家”精准联络服务机制,成立了6个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专班、8个坝区工作专班和1个香菇小镇工作专班,为13个乡镇(街道)有主导扶贫产业的58个村(社区)匹配专家52名,全力助推坝区产业发展。
不止碧江,全市12个区县在深入推进专家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中纷纷抢抓机遇、各展身手,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专属打法。
“吃饭、睡觉、参加党组织生活都是在坝区进行”,江口县创新驻坝技术人员“五个划转”机制,每个月到坝区开展8天蹲点服务成为江口县49名农技人才的工作常态。
着力推动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下沉一线,为产业革命把脉会诊、精准开方,千方百计吸引一批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是铜仁市一以贯之的振兴打法。
“由于疫情,今年就不准备外出打工了,一心在家发展产业,现在不但有优惠政策,而且攻坚队、专家组天天在产业园区帮忙”,为有效规避疫情,积极响应家乡号召,家住德江县长丰乡堕坪村的返乡农民工吴应斌今年计划在家种植1000亩花椒,320亩药春。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今年来,铜仁市以在全市范围开展“留雁行动”等为重要抓手,全面吹响人才“集结号”,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支持“留雁人员”创建合作社,就近就地发展短、平、快产业,并全程创业指导。目前,全市储备了97030名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搭建人才“培养皿”
人才聚起来了,育才更得下功夫。6月1日,铜仁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各区县的乡镇干部、“两委一队三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7类农村人才共计150人参加第一期培训。
“这次培训课程非常难得、非常及时,安排合理,学习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拓展思路”。思南县邵家桥镇沿江联村党委副书记、渔溪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强在开班仪式上作代表发言时感慨道。
合理规划2020-2022年3年时间,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民心党建、“三变”改革、合作社经营理念、农村金融服务、春晖社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产业发展和新时代乡村治理等主要内容,分层次把基层一线农村人才普遍轮训一遍,这是铜仁市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超常举措,来的及时,讲的深刻,训的实用。
“入学第一天就闭卷考试,早上晨读、晚上自习,迟到早退实行学分制”,石阡县大沙坝乡工作人员、春晖使者吴言林在日记中称这是自己人生中参加过的最严培训。
自“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班开班以来,铜仁市始终聚焦“助推农村综合改革,引领乡村振兴”这个中心,深化运用一份文件、一个数据库、三张评估表的“1+1+3”培训体系,强化机制引领、严格培训流程,确保教育培训精准有效,学有所获。
引才聚才谋发展,育才用才添活力。铜仁市始终坚持以“引才”为重点、以“聚才”为根本、以“育才”为主线,以“用才”为目的,奋力打造农村人才磁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奏响干事“最强音”
“只要思南任何一个地方有产业需求,我们无偿提供‘上门’服务”。连日来,思南县“三农”行动服务团深入各乡镇种养殖基地“把脉问诊”、“现场开方”。
紧紧围绕市委统筹部署,思南县持续整合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人才资源,相继推出“人才+基地+经营主体+”精准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坝区+主导产业+”技术服务模式。目前,该县累计开展技术服务354次,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158个,举办农业技术座谈培训会86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18人次。
这是全市专家人才深度助力产业发展的缩影。截止目前,以助力深度贫困沿河县产业发展为重心,全市农业专家已开展技术培训服务25520人次。
政策吸引人才,待遇留住人才。铜仁市坚持将农业专家期间工作表现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同时采取“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模式,引导一批乡土人才返乡创业,以政策激励推动广大乡土人才在一线积极作为、大施身手。
除此以外,铜仁市积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大兴产业,培育引进省级龙头企业135家、省级合作示范社100家、市级家庭农场2000家以上,实现投产茶园128万亩,中药材种植64万亩、油茶110万亩、蔬菜(辣椒)播面230万亩、果园100万亩、烤烟11万亩、食用菌5亿棒……为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持基础。
脱贫摘帽之际,回眸乡村已振兴,进入6月,全市各地强抓机遇,纷纷忙碌于产业发展中,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乡村振兴曼妙画卷已在铜仁市全面铺开。(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