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湾之影响

作者 萧衡钟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博士

一、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一)战略模糊时期

“战略模糊”主要是指美国不明确表示在大陆与台湾间发生军事冲突时,美国是否进行军事介人的战略,其实质是要把是否在军事上介人的主动权和最后决定权掌握在美国手中。

在冷战期间,台湾并未明确表示独立的趋向及大陆尚未具备统一台湾的能力的前提下,美国对台湾的态度趋于保守,在与台湾关系问题上,既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又对两岸统一的前途不做明确表态,只是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历来都强调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大陆通过武力方式威慑“台独”的行为。美国不支持大陆对“台独”动武,而对于“台独”行为则不表明态度,并未明确表示反对或最多表示不支持。这表现出美国对台保守战略的灵活性,可以视两岸的情势进行调适。在大陆尚未具备统一台湾的能力时,美国对“台独”行为采取漠视、纵容、默许的态度,但未明确表示反对。

美国对台模糊政策在《八一七公报》谈判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中方表示,美国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明确售台武器的数量和性能,并且在同样的规定期限内,美国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将逐年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停止;但美方表示,它不能接受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要求,在中国实现统一前,美国将继续执行“谨慎、克制、有选择地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国在防卫台湾的问题上,以《台湾关系法》之国内特别法形式确认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卫武器出售与安全保护,但从未明确表示是否介入两岸的战争冲突。

虽然“台湾关系法”表明,一旦出现任何足以危及台湾安全的情况,美国应依照其宪法程序决定美国应付任何这类危险的适当行动,但该法并没有明确美国将会采取何种行动,没有明确美国到底应该向台湾提供何种武器,也没有包括任何直接使用美国武力保卫台湾的国家承诺,而是以模棱两可的措辞为美国总统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去按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实施政策。

(二)美国对台政策的明朗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两极体系成为美国独霸,美国的竞争者不复存在,中美两国的合作失去了战略基础。美国认为其在亚洲的战略重点应转变为防止出现一个地区性的大国,而在美国眼中,这个地区性大国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大陆。在这样的战略考虑下,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如何牵制中国大陆,防止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壮大。在台湾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台湾视为“民主的橱窗”,并在政治、军售等方面对台湾执政者推动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主张进行鼓励和怂恿,台湾内部台独势力的发展与壮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使得在1995-1996年两岸关系发生危机,也反映出中国大陆的外交环境与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中国大陆对外关系大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导致台湾问题国际环境的恶化,美国将借机采取相应措施,而中国大陆外交环境的改善也将相应改善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

由此,美国在台湾问题中的角色转为表面上的中立。小布什曾提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红线,即台湾不可以单方面宣布独立。红线之说是美国角色中立的一个重要表现,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改变了美国以往聚焦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关心大陆对“台独”言行的容忍底线、动武的前提条件以及可能之做法等。

二、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具体表现

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对台湾问题的介入,成为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大障碍,也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有四。

首先在地缘政治上,冷战期间及冷战之后后,美国为了争取在东亚的优势地位,尤其为了遏制中国大陆的崛起,构建第一岛链用于封锁中国大陆,台湾正处于第一岛链的中心位置。帮助台湾组建防卫武力,北可以威胁南京上海区域、南可以威胁广州区域,同时还可控制台湾海峡,将中国大陆海军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使其无法互相支持。此外,台湾还处于日本向南发展的要道,控制台湾,间接可以威慑日本。

其次于经济上,台湾问题的存在,实际上对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与布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冷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经济实力成为异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经济交往也已经日益渗透到国际关系当中。当今是经济、科技发展的世纪,也是亚太的世纪,世界经济的重心将由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从80年代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欧洲。美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五个在亚洲,美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已经转向亚太地区:到了90年代,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额已经占其贸易额的二分之一左右,在亚洲拥有的资产已经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五分之一。美国要维持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就不能不特别重视亚太地区,美国插手台湾事物也是出于美国的经济利益考虑,藉由介入亚太地区事务的稳定与安全,以确保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台湾作为东亚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也为美国在这地区的许多目标提供支持,因为经过了70、80年代的发展,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一员,成为亚洲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重要经济区,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再者于意识形态上,冷战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把意识形态作为其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予以特别关注,竭力向全世界输出美国式民主体制,推行人权外交并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认为自己的民主价值和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式民主,由此提出了市场推展民主、民主和平论等主张。美国对台湾出现的选举多党政治与政权和平轮替大加追捧,视台湾的民主过程为美国式民主在亚洲的胜利,台湾已经成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橱窗与民主桥头堡,是亚洲民主的榜样。故布里辛斯基曾言:“台湾问题值得重视,如果把它与中国分开来看的话,即便这样,只有一种情况才能使台湾真的发生问题—中国能成功地不顾美国的反对而大规模使用武力统一这个岛屿,从而更广泛威胁美国在远东的政治利益。”

最后则是在文化交流上,美台之间的经贸往来在贸易、金融、投资、技术交流等领域蓬勃展开,强劲的经济贸易联系不仅促进了双方的产品交流,而且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人员、文化的互动交流。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其优越的物质生活方式对于台湾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借机向台湾社会渗透。加上大批台湾民众通过贸易、旅游、体育、宗教、新闻、文化交流等方式进入美国,以及美国电影、音乐、图书报刊等进入台湾,美国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进而传播到台湾,影响到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