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李爱珍,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李爱珍,女,1957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顾问、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被山西省委人才办公室授予“三晋英才”荣誉称号。
中国的漆器文化历史悠久,源于西周,兴于秦汉,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漆器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一谈到漆器,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皇宫贵族的奢侈生活,漆器由于费时费工,造价昂贵,工艺精细,外观绚丽多彩,自然成为了古时上层社会人士的囊中之物。
《大佛盘》
稷山嵌螺钿漆器是中国汉族传统漆器的一种,其制作技艺源于唐代嵌螺钿制作工艺,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子图玉壶春瓶》
稷山螺钿漆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漆工艺品。它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主要分为十一道工序: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打磨胎体、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反复打磨、油面推光等。
《冰裂梅纹捧盒》
“稷山螺钿漆器作为该髹漆工艺的一种表现形态,继承和传播着中国这一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它题材丰富,处处体现着民间传统文化、文学、美术、自然等特点。因漆器推光后其纹饰、色彩、亮度可与瓷器相媲美,且天然大漆具有质地坚硬、耐热、耐酸和防腐等特性。”李爱珍说道。
李爱珍,1976年高中毕业,免插队招工到稷山县工艺美术厂(前身是工艺美术社)螺钿车间工作,师从王满水、侯新年等老艺人。1980年结婚后,婆婆刘兰菊(民间漆木艺人)向其口传心授民间贴海螺皮的口诀和工艺,致使李爱珍在螺钿漆器制作工艺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提升。目前,她从事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已有44年之久。
《鬼谷子下山罐》
创作期间她成立了“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传承、发展、创新着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完整总结出制作的传统工艺,设计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给古老的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多次获金凤凰和百花杯金奖,作品冰裂梅纹捧盒获世界手工艺最高奖艾琳奖。
《螺钿龙凤捧盒》
李爱珍制作螺钿漆器一直延用天然大漆、螺钿、金银等材料。她总结、完善、制作出的稷山螺钿漆器在延续着我们古人的传统技法和图案的同时,创新发展着螺钿漆器。
《乾隆西瓜龙罐》
在40多年的大漆螺钿制作生涯中,李爱珍先后收徒30余人(其中获得省级非遗传承人的有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漆器艺术大师1人),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对100余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螺钿漆器制作技能培训。
《四美图大花瓶》
2013年至今,中北大学、运城学院先后在李爱珍创办的“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并派学生到此实习,另外还与清华大学等各类美术学院进行学术及技术交流。2015年元月至今,李爱珍创办的“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与稷山县职业中学合作,开设了螺钿漆器制作培训班,使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进驻校园。正是李爱珍孜孜不倦的做法保障了该技艺后继有人,得以传承。
《嵌螺钿仿宋哥釉天球瓶》
从2009年至今,她制作的《鬼谷子下山罐》、《鸳鸯樽》、《螺钿漆器天球瓶》、《锦地瓷胎茶具》、《银胎锦地小碗》、《螺钿怪兽尊》、《螺钿寿字大花瓶》、《嵌螺钿首饰盒》、《四美棒槌瓶》、《冰裂梅纹捧盒》、《螺钿漆器碗-黄河气派》、《百子图铜胎漆器大碗》等作品分别获得世界手工理事会举办的“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铜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百花杯”、“金凤凰”创意设计大赛金、银、铜奖;国家非遗展金奖;深圳文博会金、银、铜奖及省内举办的各类展会大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李爱珍制作的“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作为山西省的工艺美术精品陈列于世博园山西展馆,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传统技艺......
《珍珠地老虎瓶》
现在,李爱珍用她辛勤的汗水不断浇灌着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传授着、发展着、创新着、赋予着漆器新的文化内涵,她将以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广大群众见识大漆之美、螺钿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