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转型分析

导读

由于疫情还在全球传播中,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愈加复杂,一些国家债务风险加大;一些国家货币贬值加大,一些国家治安风险加大,这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业务模式都提出了挑战。

在“十四五”期间,国际工程承包商将面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包利润越来越薄,承包条件越来越苛刻,承包风险越来越大”的发展环境,面临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国内各大国际工程承包商均在寻求业务转型升级,向国际工程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也就是向行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从工程建设向“投资、运营”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探索“投建营一体化”模式。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定义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是指集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运作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未来将成为

国际工程承包商转型发展主流模式

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模式对于我国“走出去”时间早、国际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领军承包企业并不陌生,很多建筑类企业很早开始就在探索投建营一体化的模式,如中交集团、中国港湾、中国电建集团等等,其中,中国港湾在海外已经开展了多个“投建营一体化”的项目。在“十四五”的外部发展环境下,一方面国际工程行业来自国际、国内竞争者的竞争压力,一方面面临业主财务能力不足的现状,投建营一体化将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转型发展的主流模式。

目前各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纷纷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争取更好的合作条件,获取经营性资产,同时,以投资拉动工程,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各大建筑央企积极搭建海外投资平台

布局投建营一体化项目

“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各大央企、国企在国际工程的业务模式上,除传统的设计采购施工(EPC)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融资(EPC+F)外,近几年通过建设-运营-转让(BOT)、建设-拥有-转让(BOO)、公私合营(PPP)等模式实现业务模式转型,一方面通过投资拉动工程,同时形成经营性资产。

近期,各大建筑央企均在快速布局海外市场,搭建海外投资平台,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刚在香港设立了中国铁建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铁建的海外投资平台;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成立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作为中国中铁的投资平台。各大央企承包集团通过打造海外投资的专业平台,牵头组织开展集团海外项目的投融资工作,推动投建营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开展。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即是机遇,

更是挑战

作为大部分国内国际承包商来说,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通过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能够获取更多市场上的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

一是观念上的挑战, 开展投建营一体化业务,需要工程承包商站在整个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的角度来审视项目,解放观念,转变决策和项目运作的思路,更加重视项目的风险管控,即是工程承包商,更是投资商和运营商。不能够只是站在建设方的角度看重相对短期的EPC收益,而忽视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二是应该作为投资方、运营方的角度,需要从更长期的角度去考虑,获取合理的EPC收益的同时,充分考虑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以及运营期间的运营收益、运营效率、运营安全等因素。

二是能力上的挑战, 目前很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的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在专业化人才能力建设上、知识结构上、投资体系建设上、融资能力上、风险管控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需要加强专项领域的培训,提升投资人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公司的资源,包括税务、法律、财务模型的测算等方面的专业公司,快速弥补自身的能力不足。

总体上,“十四五”期间,在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开展上,各大国际工程承包商既要面临市场的考验、融资的考验、也要面临自身内功的考验,能够快速明确自身的投资定位、投资目标,并匹配相应的投资专业人才、投资模式、激励措施,同时具备强大风险管控能力的国际工程承包商,才能够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想到,“十四五”期间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海外工程承包已经是一片红海,海外投资市场未来将是又一片红海,只有找到细分领域的投资市场、有明确投资策略、投资模式的企业才能够脱颖而出。

作者:杨帆,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