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有一百卷,实际上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时候已略了许多,梵文原文有一千卷,罗什大师翻译采用的是删减、意译的方式。当然,精华内容都在这一百卷中。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解释,这部著作只在汉传佛教中被保存了下来,而其它地方都已失传了,所以非常难得。下面来看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关于净土最精要的一些开示。
一、念佛三昧的功德利益
《大智度论》:“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
这里是给我们介绍念佛三昧的功德利益,他是怎样赞叹的呢?
首先,将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作了一个比较。比如不净观主要是除淫欲,慈悲观是除嗔心,这些是对治法门。最初烦恼特别炽盛,要以降伏现行烦恼为急务,这是最迫切的事情。所以,一般修行的时候,最初先要降伏现行烦恼,修五停心观、四念处。
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传了八万四千法门,针对不同的烦恼要修不同的法门。五停心观里面,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法门对治。
但是,这些法门,“有能除淫,不能除嗔”,这是不净观;“有能除嗔,不能除淫”,这是慈悲观;“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这是因缘观,对治愚痴;“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不能除宿世罪业,只能降伏现世烦恼。
五停心观是大小乘所共的,包括不净观、数息观及慈悲观等,比如若人散乱心、妄想特别多,则可用数息观来对治。但是,这些对治法都是针对某方面烦恼偏重,先把这个烦恼降伏。但是,如果贪嗔痴慢疑等所有烦恼都很重,那仅仅靠一个法门来对治就不行。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多障众生念佛观”,烦恼障碍特别重、特别多的人,应用念佛观,所以这是大小乘共同的讲法,“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现在许多人因为不了解念佛法门的利益,所以轻视念佛法门,以为这是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公公,或者什么法都修不了的、根机最差的人才修的法。
所以有些人就跟别人讲:“我根机这么差,没办法了,只能修一修净土法门。”他觉得净土法门是一个最差、最低级的法门,他自己这么差劲的人,只能修一修最差的法门,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
如果是其他修法、其他宗派的人轻视净土法门,那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念佛的人也轻视净土法门,那就太可笑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净土法门的殊胜。
如同此处所说,龙树菩萨根据佛经,讲到一般法门只能除贪嗔痴某一种烦恼,但念佛法门“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这个法门不是仅仅能让你往生净土而已,乃至现世也并不比任何一个法门差!
念佛是以佛为境界,这样的修法难道会差吗?会很低级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讲这个法门的高妙,那可以说它是以佛为境界,“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最高、最殊胜的法门。
以佛为境界,就是圆顿教、一佛乘,它是这样的法门!所以龙树菩萨讲,“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不是仅仅能往生而已。
现在有些人以为,念阿弥陀佛只有超度的作用,所以现在很多寺庙里面,要超度就会念阿弥陀佛;如果祈福、消灾,就不能念阿弥陀佛,如果此时念阿弥陀佛,有些人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超度念阿弥陀佛,祈福也念阿弥陀佛?”他就接受不了。
就如莲池大师所讲,如果你有信心,一句阿弥陀佛,无论是往生,还是求智慧、消灾、祈福,一切功用全部具足!一法甚至可以代一切法!这就是念佛法门。所以念佛法门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同时消灾免难、祈福等等都能做到。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念佛能获得大福德,长寿、富贵、福报、智慧,通过念佛能让人全部具足。念佛是以佛为境界,而佛是智慧、福德俱圆满的两足尊,所以念佛能满你一切愿,念佛法门“有大福德,能度众生”。
“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菩萨要行菩萨道,最好以念佛三昧来度众生,我们教别人念佛,相当于行菩萨道,这对众生利益最大,能速灭诸罪,速得大福德、大智慧。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念佛的殊胜利益。
这是介绍念佛法门、念佛三昧的利益。当然,念佛三昧利益非常非常多,好几天也讲不完,这里只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做一个介绍。
下面接着看《大智度论》对念佛法门的介绍。
二、菩萨应常念佛
《大智度论》:“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这是《大智度论》关于念佛法门的介绍。
菩萨应经常念佛,什么原因呢?因为“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佛为法王”,所以应该是我们“所尊所重”的,就像世间大将肯定要尊重国王一样,“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所以应当经常念佛。
“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就像大臣蒙国王恩宠,应该常念国王对他的恩德。
“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这里告诉我们,菩萨应当常念佛,因为佛对我们的恩德非常重,这是从恩德上讲,“种种功德,无量智慧”,也是从佛而得。
此处的“菩萨应常念佛”,从两方面讲:
第一方面,要念佛的功德。就像前面给我们介绍的,福德、智慧、灭罪都要靠念佛,菩萨要想修行成佛,就要以佛为境界,念佛的功德。
第二方面,要念佛的恩德。就像世间大将要念国王的恩德,儿女要念父母的恩德一样,我们念善知识也是这样,一要念他的功德,二要念他的恩德。“知恩重故,常念佛”,我们要想报恩,先要念他的恩德;不念恩德,怎么会去报恩呢?所以从这两方面讲,菩萨应常念佛。
我们修行佛法,尤其大乘佛法,要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当然就要念佛的功德、念佛的恩德。如果一个修学大乘的人轻视念佛法门,不念佛的功德、恩德,那就闹笑话了!那也叫修学大乘,也叫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吗?有不念佛的功德、恩德的菩萨吗?这是闻所未闻的!所以如果一个学大乘的人轻视念佛法门,那就非常颠倒、非常荒唐。
——本文摘自念西法师《念佛警策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