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弘法道场!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2018/11/22

雪庐纪念堂!缅怀雪公恩师!

师公一手创办的台中佛教莲社

公讳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号德明,别署雪僧,雪叟,姓李氏,籍山东济南。世居城内卷门巷,积善聚族,已历三百余年,诗书相传,簪缨攸续,城中父老咸知李氏第宅。公于民前二十二年﹙1890﹚即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腊月七日,诞于斯。公自幼颖悟好学,诸经子史,循次读诵。开讲以后,兼治岐黄,又好剑术,而于篇什兴趣尤浓,吟咏推敲,屡致忘食。

雪庐老人简介

雪庐老人亲订内典研究班八条班训:“一、研经贵在得旨,二、言语先计次序,三、办事要求精细,四、文字练习畅达,五、知过必须立改,六、因果自应深信,七、洞明人情事故,八、学问切实履行。”

雪庐老人往生后得舍利无数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莲社讲堂

现在仍保留着师公当年旁听学生习讲的桌椅

朴素简单,整洁美观,安静的课堂里似乎能听到老人家的狮子吼!

二楼的祖师堂,亦是藏经楼,法宝庄严神圣,宣说真理。

雪庐老人说:“佛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清净二字。吾人皆不清净,故以智慧去掉贪嗔痴,来清净。”

怀雪楼!让我们用无限感恩的心来缅怀雪公恩师一生的行谊

香堪服媚,绿可耐冬,寄生山谷,益佩高踪。

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

教鞭

教鞭的故事

雪公行医时的木招牌。雪公恩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雪公自来台湾,近四十年中,长期利用晚上,为莲友讲经,为学生讲授国学。见书中及讲表上,一片灿然的朱墨,正是雪公为众生呕心沥血的写照啊!

斑斑字迹,留下了老师的历历心血!亦是殷殷期盼!

为学生梳理学习脉络的文稿,细致周到,条理清晰,如对目前!

雪公恩师当年穿的海清和缦衣。

老师当年用的警木

雪公一生所用的念佛珠,绳子多次重新穿过。

雪庐老人言:“言从真性中流出,文从功夫中写来。言可上契佛心,文亦精纯无疵。绝不能导人荡检逾矩,亦不能引人着魔中毒。”

雪公恩师为弟子解答疑惑的文稿

太虚法师题字送给雪公的墨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师公当年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可是还是有那么一对弟子,到现在仍然守护着老师,将恩师的故事为每一位到访者娓娓道来!说到动情处,不禁热泪盈眶,不是情到真处,怎会历久弥新,恒久不变呢!

雪庐老人说:“为学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九十多岁了,尚且天天读书,求学。大家应常精进,今日比昨日更充实,这就是进步。”

这是雪公题吕佛庭老师《长江万里图》的墨宝。

雪公的曾经穿过的鞋子袜子,补丁清晰可见。老师把同学供养的物品转眼就赠送他人,自己永远是缝缝补补又一年。

白衣学佛,不离世法,必须敦伦尽分。处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应。

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雪公恩师非常喜欢山水,喜欢亲近大自然。

纪念堂窗台上的兰花。

老人家最后一次赏梅。

吕佛庭老师来到纪念馆,睹物思人,忆起雪公音容笑貌,说法论道,不禁感慨万千!这是老师写下的追忆诗:

谒李炳南居士纪念堂

登堂拜遗像,净室怅徘徊。

衣冠犹挂壁,笔砚陈书台。

忆曾接謦欬,春风霁色开。

对尘当论道,法会频追陪。

诗文契妙谛,度众脱尘埃。

往生归净土,乘愿必再来。

改流转为常寂,净烦恼为菩提。

雪公铜像

雪公说:“说话碰壁,遭遇拂逆,心不烦脑,行不退转。凡作好事,必遭魔障,既发大愿,不怕困难,困难愈多,功德愈大。欢迎困难,欢迎困难。

雪公居家作息十分规律,物有定位,食有定量。惜福简约之间不失体面。蔬食饮水,一盏清茶在手,即觉“万分享受,太过矣!”

雪公的书橱整齐有序,哪一本书在哪里,一找就是,真正物有定位。曾经与学生谈到某段文章时,他告诉学生在书架上第几格,第几本的第几页,结果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找,果然分毫不差,可见老师不但博学,更加严谨!让人叹服!

小小会客厅,曾经不知迎来送往多少客,如今仍迎来送往多少人,有一种莫名的喜欢,让人流连忘返!

老师外出挂牌

正气街9号,雪公的故居“寄沤轩”。

雪公的帽子

人生四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师兄们细心聆听介绍

一叶飘千里,罗纨意不同。

手摇心自喜,潇洒故乡风。

——雪庐老人诗

解在唯识,行在净土。

小小客厅亦是书房,四面全是老师读过的法宝书籍!

一切法无我

华严导归,净土念佛法门大有来历,学人不必自我看轻,自我气短。

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诚敬仁厚:

诚以自处,

敬以治事,

仁厚待人。

雪公的佛堂

佛堂的西方三圣

佛像

雪公佛堂内供奉的千手观音!

佛堂内供着印祖遗像

第三届论语讲习班拜师暨开学典礼!

印祖说:“竭诚尽敬,成佛作祖有余。”

法宝

雪公的床铺

雪公曾坐的藤椅

雪公恩师的小书桌

多少个寒来暑往,老师在窗前灯下研读经教!

雪庐老人说:“学儒从学天命入。学佛从因果而入。不知天命,不能守道不移。不知因果,不能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修道之宗旨

凡夫迷惑颠倒,所作多非。

修道为希超凡入圣,

圣则澈了万法,动止皆善。

小之亦心身安泰,能得人天福报。

究竟能了脱生死,不生不灭。

雪公指引学生要:

一、涵养道德

二、厚培学问

三、至诚无息

四、圆成事业

雪公净土偈

万劫难逢无上宝,眼前灭罪除烦恼。

他年功满到莲池,与佛长生同不老。

雪公身为大学教授,满腹经纶,北人南相,长衫飘逸,矍铄有神,耳清目明,声若洪钟,走入人群,教导众生。

《雪庐诗集》雪公以诗明志,一部诗集,是生活日记,更是老人对国事天下事的关心。

雪公抵台,后到往生为止,整整三十八个年头,一直在台湾,住在台中市。老人家说:“我来到台湾,受台湾这块土地的滋养,我比台湾人更爱台湾。”老人家爱的不是台湾的阿里山或日月潭,而是台湾老百姓的民心。雪公不断的把中华文化的种子和精神传播给台湾人,唤起青年学子对文化及社会的使命感。

雪庐老人勉励青年学子,要像初升的旭日一般,气象万千,光芒万丈。不要暮气沉沉,唉声叹气。作文说话,要简要详明,不可以有哀伤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