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家园中心”在北京通州区开工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中的“家园中心”今天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首个家园中心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年底交付使用。“家园中心”是什么?
这个听上去就有些科幻的名字,是一个很有未来感的新东西。全国目前仅有北京通州区中仓家园中心在建设之中,目前仅有效果图,如下:
家园中心功能示意图
“家园中心”是一个综合公共服务组合包,具体包含哪些服务,应该是因地制宜,看硬件条件而定。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组团”和“家园”为单位规划,如下图,整个城市副中心被划分成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将街区营造成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组团和家园中心分布如下图,点开可看大图。
图中的大圆圈为12个组团,小圆圈为36个家园中心,图片来源见水印。
据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将让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民服务点,享受便民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等公共服务;步行15分钟到达家园中心,就近满足教育、文化、医疗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据报道,首个家园中心已经开工建设,效果图如下:
北京市通州区中仓家园中心效果图
北京市通州区街道空间效果图
首个家园中心试点,位于通州区中仓街道,由一处废弃锅炉房改建,占地面积大约800平米,分割为一二三层,效果图入下:
中仓家园中心效果图
据悉,副中心今年将启动7处家园中心试点建设,其中,街区级家园中心3个,涉及梨园镇、玉桥街道;社区级家园中心3个,分别位于玉桥、中仓、新华街道。
简单来说,未来的“家园中心”可就近满足教育、文化、医疗、老人照料、幼儿园、物流收发、图书馆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步行5-1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享受到便民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等便民服务,如下图示意:
5-15-30分钟生活圈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家园中心与目前分布分散、面积较小的便民服务点不同,功能更完善、理念更先进、设施也更好。在服务上,老旧小区养老、便民照料空间,年轻人需要的时尚功能,父母和孩子的亲子空间、孩子放学后的照料中心,这些空间和功能都会在家园中心建设中予以考虑。“这个项目建好后,可能复制推广,我们希望有实力、有创意的运营商加入其中。”
相对于36个“家园中心”,12个组团是再上一层的规划,副中心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划分为更新改造、城乡统筹、创新示范3种类型,既老街区改造,城郊区统筹,新区创新示范,制定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策略。它区别于以往规划通过交通干道划分组团,本次城市副中心规划用‘蓝绿’公共空间把组团组织起来,在不同的组团之间,通过设施服务环把12个组团联系起来,每个组团的功能是不同的,通过设施服务环把公共服务、交通、地铁线组织在一起,形成有机的、高质量的空间支撑体系。
在12个组团之上还有通州区的整体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表示,北京在产业转移方面,疏解任务精准到除了人要搬过去以外,产业必须也能够疏解到城市副中心,从而解决一大部分职住平衡问题”。未来,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将增加40万至50万人,本次规划加强了通州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配套建设。基本满足幼有所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六个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此外杜立群认为,规划还采取了小街区、密路网的方式,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使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城区。
如此用心良苦,其目标只有一个,既“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逐步形成了“美丽家园”的概念,针对交通、职住平衡、环境等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突破国际标准,把通州建设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实现千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