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岸的海
作者:吕长河
编辑:雪狼异族
免責聲明:本文摘自:《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以便及时删除。
1961年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气污染事件在日本伊势西岸的四日市发生了。
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由于交通方便,成为了发展石油工业的窗口。1955年,第一座炼油厂在四日市建成了,不久后,一些相关企业也纷纷成立。1957年,四日市由于昭石石油公司所属的四日市炼油厂投资186亿日元,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石油联合企业城”。
该市自1955年以来,不仅兴建了三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还出现了三菱石化等十余个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全市工厂仅一年排出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总量就达13万吨 。从1959年开始,往日的碧海蓝天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烟雾,在邻近石油联合企业的盐滨地区,居民住宅周围弥漫着恶臭,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能开窗通风换气。
由于工业废水排入伊势湾,水产发臭不能食用;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天空终年烟雾弥漫。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千米降尘量为14吨(最多达30吨),大气含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标准五六倍,大气中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由于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开始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症状,且患哮喘病的人数剧增。1964年,由于四日市的有毒烟雾很久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在痛苦中死去。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自杀。截至到1979年10月底,四日市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已达775491人。
众所周知,化石燃料(煤、石油等)诸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弃物等在燃烧时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废气,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10%以上时就会强烈地刺激和腐蚀人的呼吸器官,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挛缩,呼吸阻力加大,换气量减少。严重的还会造成喉痉挛,甚至使人窒息死亡。尤其是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漂浮的金属粉尘中时,就能随粉尘侵入人体的肺泡,从而使得人身体受损,抵抗力下降。
这种含有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的空气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益,最直接的影响是损害呼吸器官。生活在这种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而多数四日市的呼吸系统病症患者只要是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立即得到缓解,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日本是发生公害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74年,日本施行《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好多与大气污染有关的疾病都得到了确认,比如哮喘病,水俣病和痛痛病、再比如与食品污染有关的慢性砷中毒等公害病,该法案还规定了这几种病的确诊条件和诊断标准及赔偿法。此外,日本还设立专门的研究、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追踪观察,以探明发病机制,寻求根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