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两处世界地质公园 总数量升至41处居全球首位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7月7日,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中国推荐申报的湖南湘西、甘肃张掖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7月7日,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中国推荐申报的湖南湘西、甘肃张掖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升至41处居世界首位,占全球161处的四分之一。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武陵山脉腹地,拥有160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这里是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居地,这些民族是湘西自治州最早的原著民,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俗。该地区的地质记录了扬子地台的形成以及这一前陆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在地质公园中,寒武纪地层尤为突出,有两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金钉子”(国际地层对比界线层型剖面)。该地区还以红石林、德夯大峡谷、坐龙峡和众多壮观的瀑布而闻名。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丝路重镇甘肃省张掖市,拥有包括裕固族在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和577处文化景点。该地质公园最显著的特征是由色彩斑斓的褶皱泥岩和砂岩组成的彩色丘陵,同时还拥有自然侵蚀在山体上形成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和古代洋壳残余“九个泉”蛇绿岩套,其国际地质意义被众多地质学家所研究。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做出了保护地质遗迹的提案。他认为,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形成、发展、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所保存下来的记录和痕迹。地质遗迹包含的特殊地质构造、地层、岩石、沉积、古生物化石、水文等,是地球运动的历史档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球科学价值。“地质遗迹不仅是我们认识自然的窗口和解译地球演化的线索,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和独特资源。”王建明说,目前,地质遗迹主要以地质公园、化石保护地、典型剖面等形式进行保护。

以地质遗迹为主的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资源等部门以建设地质公园为抓手,编制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相关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地质遗迹。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立了近220处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世界地质公园39处)及多处化石保护地,在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以及促进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从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现状来看,仍存在地质遗迹内涵挖掘不足、有效保护不够、资源转化低效、开发利用欠佳、保护立法滞后等诸多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