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黄学增评传》

内容简介:

新华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黄学增评传》共9章,约23万字,详细记述了广东遂溪籍共产党员黄学增(1900-1929)的生平与活动概况。黄学增早在1922年入党,是广东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大革命期间黄学增是广东南路和宝安地区等地党组织创始人,其后是广东西江和琼崖等地武装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全书共有注释和引文近650处,资料来源既有档案史料,亦有民国时期报刊记载,以及作者踏访湛江、高州、深圳和海南等地所得的田野调查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有不少涉及广州湾的内容。

《黄学增评传》封面

目录

后记

对于黄学增,或许由于年代的久远,或许由于他牺牲时间太早,或许其他原因,世人对他的了解似乎并不是很清晰。事实上当我听到他的姓名,亦是因为别人转述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唯一一次来到湛江时提及他的姓名——似乎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黄学增在他牺牲三十一年后再次走入世人的视野。其后,慢慢地、陆续地了解到黄学增的一些事迹,知道他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知道他是1922年6月前入党的中共党员,知道他是湛江人,知道他在海南牺牲……但很长时间内,一个疑问一直存在于脑海里,就是为何周恩来总理能在黄学增牺牲三十一年后仍然能准确地记起他?不少人,包括当地从事党史研究的朋友告诉过我,因为黄学增是周恩来的战友,大革命时期他们共同战斗过。但细细思量,周恩来总理作为1921年入党的中共领导者,戎马生涯一生,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斗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种种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为何能够在数十年后还能如此准确记起一位战友呢?难道他们在一起共同战斗中结下深厚的友谊?抑或当年黄学增在大革命时期贡献卓越?既然周恩来总理都提及到黄学增烈士,为何连他的一本传记都没有呢?为何能找得到有关黄学增研究方面的论文都是史料的不断重复呢?……带着种种困惑,大约在2015年开始,我一面有意识地收集文献资料,一面进行田野调研。期间非常有幸认识黄学增的村人黄海先生——他从2007年开始已关注黄学增的事情,虽然他只是一个商人。通过与黄海等人交谈中,加深了对黄学增的认识与了解。还有本书的另一策划人许冰女士,人微言轻一个媒体人,本着一个传播学者的初心,积极为黄学增之传呐喊呼吁,多途径地倡导要梳理黄学增的历史。同时,学院派的学术训练,促使我比较注重档案史料在史学的作用,而经过不断的努力,有关黄学增方面的档案居然被我们发觉是存在不少的,且一直没有被相关研究者所知、所重视。更加幸运的是,2018年6月到深圳寻找黄学增活动的足迹时,与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结缘。随后,在2019年3月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组团到湛江寻找黄学增等深圳革命先驱足迹;在座谈中,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获知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一本有关黄学增传记,黄学增却是中共宝安党组织的创建者,为了完善宝安“一大”的历史,故此对撰写《黄学增评传》比较感兴趣。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后,《黄学增评传》获得了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的立项。正是有赖于课题的立项,加速了《黄学增评传》的撰写速度。可以讲,若没有课题的立项,这本《黄学增评传》是不可能现在摆在人们的眼前的!

当然,这本《黄学增评传》能够出来,除上述提及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与单位,在此,就不一一举列了。但真的非常感谢!若没有大家的支持,《黄学增评传》是不可能会如此快完成的。

此外,《黄学增评传》采用的纯粹的史学写作,是一本专业学术著作,通览式的阅读或许突显枯燥,但为了保证传主真实的人生经历,作为一种信史传世,笔者只能采用切实可信的档案、文献、口述等作为史料来撰写。在这里,本人也希望资料的丰赡并没有形成对一般读者的“屏蔽”,——只要不理会那些专业、详尽的注解,相信一般读者将会发现它更是一本好读、易懂、不失趣味的著作。

是为略记。

陈国威

2019年10月18日

本书作者陈国威(左三)与策划人许冰(左二)在新书首发现场

编辑:大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