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现存的坛庙建筑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类建筑群,而老北京人所说的“九坛八庙一口钟”就是古中国祭祀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充分表现出当年古城的宗教氛围、状态和文化。
“
九坛,即天坛、祈谷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
天坛、祈谷坛 位于永定门内大街。天坛在故宫东南方,比故宫大4倍,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所以,在天坛里面其实是有两座坛。
祈年殿(祈年殿的殿座就是祈谷坛)
圜丘坛
地坛 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自1531至1911年,明清两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是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1918年后曾陆续作京兆养济院、京兆公园、市民公园之用。1950年代恢复为地坛公园。1985年2月14日,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幕,为当代庙会起点。
地坛
朝日坛 现称日坛,位于朝阳区日坛北路,是明清两代帝王朝拜太阳神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49年前,日坛大部分被毁,1951年后开始不断扩建,终成今天日坛公园的景观。今年也是日坛建坛580周年。
日坛
夕月坛 现称月坛,位于西城区月坛路。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祗的地方。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
月坛
先农坛、太岁坛 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相对应。先农坛建筑群可分为三组,即先农坛、太岁殿(太岁坛)和天神地祇坛。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明清两代皇帝每年仲春亥日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一亩三分地(现已变为学校的篮球场)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太岁坛,即太岁殿建筑群,是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
先农坛
先蚕坛 为明嘉靖年间建,原在安定门外,后迁至西苑东北角(今北海公园内)。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吉日,皇后要来此祭祀并躬行桑礼,以示对农副业生产的关怀与重视,有时遣妃代行礼。
先蚕坛
社稷坛 在今中山公园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祭祀社神与稷神。
社稷坛
“
八庙,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
太庙 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把太庙拨给总工会,并在建国后北京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即1950年国际劳动节),于南门门口悬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字金匾(毛泽东题),正式向劳动人民开放。开放后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设有剧场、电影院、球场、图书馆、展览室等等。
太庙
奉先殿 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
奉先殿
传心殿 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在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
传心殿
寿皇殿 是位于景山正北面的一组建筑,在清代时常年悬挂、供奉着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收贮着大批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在清代档案中,皇帝的画像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殿内有部分绘画、陈设丢失。2018年11月,景山公园修缮后的寿皇殿建筑群主体建筑对外开放,并推出“景山寿皇殿历史文化展”。
寿皇殿
雍和宫 位于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乾隆皇帝也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
堂子 是满洲人祭天祭神的场所。清军攻克北京时,即建堂子于玉河桥东,长安左门外(即今台基厂大街北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交民巷地区成为使馆区,清廷为保存面子,被迫将堂子迁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贵宾楼饭店处)。康熙年间定制,祭祀堂子,不准汉官参与。故堂子鲜为人知。在堂子举行的祭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大事,诸如元旦拜天、出征、凯旋等;另一种是属于一般的祭祀如月祭、浴佛祭、马祭等。在元旦祭祀和出征祭祀时,一般都是皇帝亲自前往,但也有特殊情况派有关官吏代祭的。堂子内神殿供的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及关帝。
文庙 又称孔庙,坐落在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初具规模。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大成殿,孔庙始成今日的规模。
孔庙
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帝王庙是全国唯一集中祭奠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等中华先贤于一庙的神圣殿堂。
历代帝王庙
“
一口钟,即为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
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高6.75米,重约46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于明永乐年间,所以叫“永乐大钟”。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每逢干旱的时候,皇帝就要到大钟寺进行祈雨,因此,这口钟与“九坛八庙”在功能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明、清两朝,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大钟寺的和尚都要敲钟108下。永乐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其存世历史之悠久、钟体之博大美观、钟声之悦耳远播和钟体内外所铸佛经铭文之多以及悬挂结构之巧妙、铸造工艺之高超,堪称“世界之最”。
永乐大钟
编辑:言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