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标准你都不知道,我说你听着!”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国乳业标准的话题。

昨天遇到一个杠精,非跟我掰扯国外的牛奶比国内的好。说什么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差,说什么国外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说什么国内牛奶的菌落总数比国外的高等等等等。

跟这种杠精,你是辩不明白的。因为在他眼里,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外国的狗拉屎都比中国的狗艺术。

于是我就查了些资料,写这篇文章来反驳一下,也让更多人了解国内牛奶的真实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骄傲。

01

有一个谣言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比如“转发一个常识,原来的国家标准是每100克牛奶含2.95克蛋白质,蒙牛和伊利等企业调到了2.8克,XX企业不赞同这个标准……”类似攻击国家奶业标准的谣言不时在网上出现,甚至唱衰“中国乳业国标全球最差”,试图扰乱整个行业。但事实是什么呢?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子的。

今天上午我就去超市看了一下,好在我的眼睛不是灯泡,我看得很清楚,比如一款蒙牛特仑苏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3.6克,其他几款蒙牛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3.2或3.3克;三元一款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3克;伊利的金典纯牛奶和有机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都是3.8克。

蒙牛牛奶

三元牛奶

伊利牛奶

事实证明,无论是蒙牛、三元还是伊利牛奶,每100克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3克以下的基本没有,更别说2.8克了。欧美的标准就是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质3克啊,聪明的朋友们一对比就明白我们国内的牛奶好不好了。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表明:

全国蛋白质检测平均值是3.25克,规模牧场达到了3.36克。

国家标准虽然是2.8克/百克,但实际上标准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产业素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而升级。

国家层面上,更是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更严级别的团体或企业标准。事实上知名乳企都自觉制定了比国标更高更严的标准,目前大家常喝的普通纯牛奶,伊利、蒙牛、三元等,每100克牛奶蛋白质含量基本都达到了3.2克以上。

打脸不?这就是事实。

02

我们再来说一下菌落总数的问题。

这个也是一直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拿出来抹黑中国乳业的问题。

201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生乳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CFU/毫升。有些人就把这个标准扣到了蒙牛伊利的头上,并以此大做文章,说中国奶制品的菌落总数就是200万CFU/毫升。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这是全球用于衡量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两个最通用指标,生鲜乳中的菌落总数反映了奶牛养殖和牛奶的卫生情况。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

2018年全国生鲜乳菌落总数的监测数据平均值是29.5万CFU/毫升,这个数字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50万CFU/毫升的标准。

2018年,全国监测数据的平均值33.04万个/毫升,规模牧场的平均值更是达到了22.1万个/毫升,显著低于美国75万个/毫升和欧盟40万个/毫升的标准,可见,我国生鲜乳中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的控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打脸不? 这就是事实。

03

接下来,我们再来澄清一个重要的问题。

国家奶业行业标准是蒙牛伊利制定的吗?长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行业标准不可能是企业制定的。

国家标准制定有严格流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出台包括了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

企业参与 :由于企业更加熟悉生产和市场情况,任何行业制定标准时,国家都会邀请企业参与起草标准,目的是为决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2010年国标的内部待议稿显示,生鲜乳标准初稿由伊利集团起草,巴氏奶标准初稿由蒙牛乳业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初稿则由光明集团起草。除此之外,圣元、完达山等企业都参与了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初稿起草。 当讨论稿提交专家组后,企业的 任务已经完成。

专家论证 :初稿完成后还需提交专家组进行多轮技术探讨。有数十位业内权威专家,参与论证。这些专家的背景、工作单位、所在地不尽相同,但都对乳业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也尽可能保证了最终标准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在“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中,包括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3人,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学者5人,乳品企业代表9人。参与了标准起草的专家有70多位。

公开征求意见 :在讨论稿完成后,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当时,负责此次标准制定的卫生部,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各界意见。在2个月的时间里,有2000多条提议送达卫生部。

国家部委主导 :2010年国标是卫生部牵头,农业部拍板,两家部委共同决定的。

打脸不?这就是事实。

04

目前,全国已有4300多个生鲜乳收购站和5200多辆运输车全部纳入精准化、全时段管理。 连续12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各地奶站、奶车专人监管制度,确保监管频次。 同时,出台“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六项措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涉及的收购站、运输车和奶牛场全部建档立案,重点监管。

2012年以来,全国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23万批次,加大了对铅、汞、铬、砷等重金属和黄曲霉素等的摸底排查,确保奶源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和飞行抽检重点对婴幼儿乳粉奶源相关的奶站和运输车进行全覆盖抽检,建立了婴配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国产奶经年与质量安全死磕,尤其在奶粉质量安全上从未懈怠,力争保食品安全。2018年工信部制定并推行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2019年全国首个官方“奶粉溯源”小程序上线,当时即入库7.1亿条信息,为消费者购买安全优质奶粉保驾护航。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强化奶粉安全保障,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月月抽、批批检。

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对市场销售的所有合法合规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月月检、月月公告的国家,是全球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及生产企业监管最为严格的国家。

打脸不?这就是事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