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期间,宗亲投敌本是一件罕见的事,但是东吴在6年间发生两次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孙皓可以说是唯一一位暴君。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东吴第四任君主。他胸有大志,具有进取心,被时人视为和小霸王孙策类似的英杰。

在刚继位的短暂时间里,他采取一系列抚恤爱民的举措,让东吴吏民有感,东吴迎来了一位贤德的明君,东吴有望。

然而好景不长,孙皓很快暴露出他的另一面,冲动易怒、滥用酷刑以及暴虐不仁。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东汉末年的董卓,二者所不同的是,孙皓重点施暴对象是官吏。

比如曾经帮助孙皓登上帝位的濮阳兴和张布,由于对孙皓心存不满,而将其处死。

比如孙皓的堂兄弟。孙皓在即位后,丝毫不顾及宗室情分,直接谋害了孙休的两位长子。

由于孙皓的暴虐,在东吴上至宗亲、下至吏民,无不惧怕、怨恨这位暴君。以至于东吴有两位皇室宗亲,主动向西晋投降,这也是三国期间极为罕见的

这两位向西晋投降的东吴宗亲,名为孙秀和孙楷

孙秀

孙秀和孙皓的曾祖父同为孙坚,孙秀官至前将军,负责江夏郡夏口前线的军务,手上有一定的兵权。

孙秀身为宗亲将领,并且位高权重、戍守边境,这让孙皓很不放心。在这一点上,孙皓和曹丕有些相似,猜忌自己的近支宗室。更加糟糕的是,孙皓为人暴虐,这让孙秀很是不安。

公元270年时,孙皓派他的宠臣、何定率领5000人前往江夏打猎

当时孙皓已经将都城迁回了建业,既然要打猎为何要前往千里之外的夏口狩猎,并且孙皓自己也不参与,而是派何定去呢?

何定是个谄媚的佞臣,孙皓让他带着5000人去打猎,这压根就是个幌子。这5000人马的目的,大抵是为了伺机除掉身为夏口督的孙秀。

民间早有传闻,孙秀将会被他人算计,孙秀想来也知道孙皓对自己不怀好意。于是在得知何定带着5000人前来“打猎”时,连夜带着家眷和亲信跨江而去,向西晋投降。

孙秀被司马炎任命为骠骑将军、交州牧、位同三公,并且封为会稽公

这样的待遇是极高的,要知道刘禅投降后,也不过被封为安乐公。虽然孙秀没有实际兵权,但是要论在西晋的待遇与地位,孙秀甚至在刘禅之上。

▲刘禅

孙楷

在孙秀降晋的4年前,东吴曾发生过一件大事。公元266年九月,孙皓将都城从建业迁往武昌。十月,东吴将领施但等人反叛,劫持了孙皓的弟弟、孙谦,想要在秣陵立孙谦为帝。

不久后,诸葛靓等人平息了这次反叛,孙皓于十二月又回到建业。

当时在建业、秣陵附近驻守的,还有京下督、孙楷,孙楷是孙皓的远支宗亲,在与孙皓的亲疏关系上不及孙秀。

由于施但反叛时,孙楷没有及时率军平叛,孙皓曾多次派人责问孙楷这件事,这给孙楷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公元276年,孙皓突然让孙楷回建业,让他做骠骑将军。

这种没有理由的升迁,让人格外生疑。想当年,诸葛诞就是被司马昭征召回洛阳做三公,结果诸葛诞担心交出兵权后会被害,于是在淮南发动反叛。

如今面对孙皓的诏令,孙楷也产生了同样的疑虑。于是做出了同孙秀相同的选择,带着家眷和亲信,跨江归降西晋。

司马炎同样给予厚待,任命孙楷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由于孙楷在东吴的地位不及孙秀,故而受到的待遇也不如孙秀。

宗室将领同孙皓本为利益共同体,但是他们中的有权势者竟然会投敌,这也反应了孙皓确实不得人心。日后在同西晋的作战中,原本善守的东吴,竟然坚持不到半年便覆灭,倒也并非出乎意料。

▲司马炎

​至于孙秀、孙楷,他们之所以被司马炎格外恩宠,无非是想通过他们来招降更多的东吴吏民,使东吴内部瓦解

在西晋灭吴后,他们俨然失去了原有价值,于是孙秀被降职为伏波将军,孙楷被降职为度辽将军,最后均在八王之乱期间故去。

(本文参考文献,《吴历》、《晋书》、《三国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