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帝国咽喉的群狼—— 卡尔•邓尼茨的狼群战术

按:7月10日汤姆·汉克斯的海战新作《灰猎犬号》开始上线,这部剧情紧凑、扣人心弦的战争大片,也让热衷于海战的军迷异常过瘾。虽然有的影迷认为该片剧情略显平庸,甚至部分资深军迷指出影片中部分关于海战的内容“有悖史实”,但是对于广大热衷于海战的军迷来说,这部再现二战大西洋战场波澜壮阔反潜战情景的精品之作还是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那场跌宕起伏、贯穿二战全程,并对整个欧洲战场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命运之战,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海战新作《灰猎犬号》

▲卡尔˙邓尼茨

“你们见过阿尔卑斯山上的狼群吗?见过狼群厮咬的情景吗?狼群在觅食时是分散行动的,以便增加发现猎物的机会。一旦发现了羊群,并不立即发动攻击,而是用嗥叫招来同伴,然后再选择最佳地点群体出击,将羊群全部吃掉。因此,敌人的船队就是羊群,而我们的潜艇就是狼。德国潜艇必须集结成群,以群对群,大量地击沉敌人的舰船,这样才能使德国赢得下一场战争!”

————卡尔·邓尼茨对“狼群战术”的说明

▲温斯顿˙丘吉尔

“战争中唯一使我真正感到害怕的是德国海军潜艇的威胁。那是唯一一次,我担心英国真正的灭顶之灾要来了。”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上面已经谈到,在1940年6月到10月这几个月里德国各潜艇艇长是怎样取得巨大战果的。当敌人的潜艇数量不足时,邓尼茨除了让各艘潜艇独立行动、发挥各艇长的能力外,别无他法。但是,当邓尼茨海军上将拥有较多数量的潜艇时,他就能指挥多艘潜艇实施协同攻击。他早就希望改变战术,于是在1940年10月—1941年3月逐步推行了‘狼群战术’。这种战术的改变出人意料,使我们猝不及防。英国人认为,敌潜艇战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为敌人采取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攻击样式,我们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没有准备好对付措施。”

————罗斯基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海上战争》

与太平洋战争相比,大西洋上的战斗少了辉煌与阳刚之美,却始终弥漫着一股诡秘阴郁之气,大西洋上“狼群”出没,潜艇战与反潜战贯穿整个战争始终。严格地说它不是一次海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由无数次战役和战斗组成,成功的战例不胜枚举。使堂堂大英帝国感受到失败痛苦的,不是德国坦克那疾风烈火、摧枯拉朽的闪电突击,也不是德国飞机那铺天盖地、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而是德国潜艇对海上运输的破坏作战,被称作“海狼”的德军潜艇活动最猖獗时几乎掐断了对于英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航线,几乎已经牢牢扼住了大英帝国的咽喉!使日不落帝国真正体会到了失败即将来临的切肤之痛!

▲盟军护航船队

这场破交与保交的较量,不仅是双方战略层面上的斗智斗勇,还是武器装备、军事技术水平的角逐,更是广大参战官兵战术素养、作战意志全方位的较量!这场围绕海上交通线的殊死搏杀,前后持续了漫长的五年零八个月,贯穿于整个战争的始终,对欧洲战场的最终胜负,也对战后世界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0 1

战俘的反思

▲卡尔˙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1891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柏林附近的格吕瑙。19岁时,邓尼茨加入德国海军,成了一名潜艇军官。1918年10月4日,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邓尼茨指挥的德国潜艇在地中海马耳他岛海域袭击英国运输船队时,被英国军舰击沉,邓尼茨被俘在战俘营中度过了10个月。邓尼茨生性沉默寡言,但是善于思索,意志坚强。他坚信德国只是暂时战败,有朝一日定会卷土重来,与大英帝国再在海上较量一场。邓尼茨苦苦思索着如何在下一场海战中取胜。在他看来,德国的水面舰队要想赶上英国海军的实力,是极为困难的。那么潜艇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还是像以前一样孤零零的去与护航严密的运输船队对阵吗?邓尼茨终日苦思冥想,连看守他的英国军官都觉得他是个怪人。英国看守永远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德国战俘竟然在别人都在向往和平的时候,却偷偷策划着如何在未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英国海军。

▲邓尼茨回忆录《十年与二十天》

正如邓尼茨在他的回忆录《十年与二十天》中写到的那样:“最后一夜的战斗使我懂得了一个基本原则:潜艇在夜暗的掩护下从水面对护航运输队实施攻击是大有成功希望的。同一时间发动攻击的潜艇数量越多,局势对每一艘潜艇来说就越有利。因为舰船的爆炸和沉没会使敌人在黑暗中变得混乱,使担任掩护的驱逐舰失去行动自由,并由于大量诸如此类的事件而被迫分散行动。除此之外,出于战略和战术上的原因,需采用多艘潜艇攻击一支护航运输队。”

▲潜艇艇长邓尼茨

不久,邓尼茨获释,他回到德国重新加入了德国海军。凭着埋头苦干和聪明才智,邓尼茨很快从一名初级军官成长为一名高级军官。他历任鱼雷艇艇长,海军总司令部军务助理,波罗的海海军司令官,北海海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1935年,希特勒开始磨刀霍霍准备战争,德国潜艇部队重新组建,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海军的首席潜艇官,从而使他有机会得以实践多年艰苦思考而成的潜艇“狼群战术”。

▲U艇击沉商船情景图

邓尼茨认为,英国是一个岛国,一切战争必需品和盟国的增援部队,都必须通过大西洋上的航线才能输入英国。要击败英国,关键的问题是切断其海上运输线。因此,德国海军的战略任务是对英国进行商船袭击战和吨位战,大量地击沉他们的大型水面舰艇和运输商船,最终使英国因“失血”过多而不得不投降。进行这种作战的武器就是潜艇。1艘数万吨级的大型军舰建造周期至少得1年,同样的财力物力可以制造数十艘潜艇,而所需的时间仅要1-2个月。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德国短期内就可拥有数百艘到上千艘的潜艇大军,只要每艘潜艇击沉1万吨的英国海军舰船,那胜利就将属于德国。

0 2

狼群的獠牙

一战中,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取得了显赫的战绩,虽然未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却为重建后的第三帝国海军U艇部队的战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肥沃的土壤。在1919年8月获释重返家园后,邓尼茨曾当过水面舰艇的驾驶员、战术研究员、鱼雷艇艇长、鱼雷艇支队长,也曾在波罗的海海军司令冯·勒文费尔德海军中将的旗舰上担任过航海长,后来又担任过“埃姆登”号巡洋舰舰长。虽然在1935年之前,一战的战胜国还不允许德国拥有潜艇,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邓尼茨的“跨兵种交叉任职经历”,却使他对水面舰艇战术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认识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当时还不能用雷达来测定方位),对于海军总体力量处于劣势的一方来说,夜间作战比白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在夜暗的掩护下,可出其不意地对敌实施攻击,并能重新隐蔽起来。而潜艇这一在上次大战中崭露头角的新型力量,在夜暗条件下只有指挥塔露出水面,在夜间特别难以被发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战力量中最佳首选。

▲停泊在基地的U艇部队

从1935年秋天开始,在经过了必要的准备之后,在邓尼茨的指挥下“韦迪根”潜艇支队开始了风雨无阻的训练,以商船为主要目标,并强调潜艇夜间水面高速接敌集群攻击。“狼群战术”的组织与实施是极为复杂的,他将担负侦察任务的潜艇部署在敌方可能航线的垂直方向上,根据能见度差异,彼此间隔为25-30海里(也就是“潜艇侦察幕”)。当其中一艘潜艇发现目标后,立即使用无线电进行报告,同时在最大能见距离上与目标继续保持接触,并将目标运动要素和作战海区相关水文气象情报信息源源不断地报告给岸基指挥机关。

所有海上参战的潜艇,将严格按照岸基对潜指挥机关规定的接敌时间、接敌航线等命令执行,并强调在所有潜艇就位后方可开始“集火攻击”,以求达到最大的对商船毁伤战果。换句话说,就是“白天接触,夜间攻击”,有时这种“狼群般的撕咬”会持续一夜甚至几夜,直到搭载的鱼雷消耗殆尽为止。

▲“羊群”——集结航行的商船队

为了将他的作战理论贯输给新的德国潜艇部队,邓尼茨形象地做了这样的比喻:“你们见过阿尔卑斯山上的狼群吗?见过狼群厮咬的情景吗?狼群在觅食时是分散行动的,以便增加发现猎物的机会。一旦发现了羊群,并不立即发动攻击,而是用嗥叫招来同伴,然后再选择最佳地点群体出击,将羊群全部吃掉”;“因此,敌人的船队就是羊群,而我们的潜艇就是狼。德国潜艇必须集结成群,以群对群,大量地击沉敌人的舰船,这样才能使德国赢得下一场战争!”

1937年秋,在波罗的海举行的“国防军演习”中,邓尼茨第一次采用了潜艇协同战术,潜艇群成功跟踪和攻击了“敌方”一支舰艇编队和护航运输队;1939年5月又在西班牙半岛和比斯开湾以西的大西洋上进行了潜艇“集群战术”的演习,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一系列演习的结果表明,集群战术的原则和具体细节问题已基本解决。至此,邓尼茨亲手训练的U艇和年轻的“狼群”已露出“尖利的獠牙”和“狰狞的目光”。(文\华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