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平均6541人就拥有1所公共文化设施

大家好,好久不见,又到了朝阳规划艺术馆数字沙盘的“数说朝阳”时间啦,今天Tina带大家了解一下朝阳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朝阳区作为城六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在文化、国际化等方面都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要全面提升一个地区整体的文化格局,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的扶持来培育文化产业的沃土,另一方面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发展文化事业。 朝阳区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逐步完善建立区级、地区级、街乡(镇)级、社区(村)室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我们先通过数字沙盘看一看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

朝阳区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图(素材来源:朝阳规划艺术馆 数字沙盘)

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街乡及社区级的文化设施其服务对象多为15分钟生活圈内的居住人口,因此我们将该级别的文化设施数据与人口数据来进行对比,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数量上的对应关系。

在人口数据样本的选择上,我们采用的是朝阳区统计年鉴2018年的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加外籍人口)数据,并以百度实时人口数据中的夜间平均人口数据参数作为参考。

数据样例:

注:纳入统计的街乡公共文化设施包括街乡文化中心、24小时图书馆以及社区图书馆三类。

首先我们通过散点图看一看文化设施与各项人口数据间的关联性。

(1) 文化设施与常住人口

注:自变量x是街乡级公共文化设施,因变量y为街道对应的人口。

(2) 文化设施与总人口(含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口)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文化设施与常住人口的散点更趋向于一条直线,即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设施与其对应服务街乡的常住人口关联性更高。

文化设施与常住人口线性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来判断其关联的程度。

(1) 文化设施与常住人口

(2) 文化设施与总人口(含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口)

注:Multiple R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在-1~1之间,绝对值越靠近1则相关性越强,越靠近0则相关性越弱;R square表示拟合优度,该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

由以上两组回归分析结论可以看出,朝阳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相关系数表现不错(R均超出0.5以上),其中设施与常住人口的相关性要优于设施与总人口的相关性。 最后,我们通过ArcGIS软件将朝阳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密度及人口空间分布密度进行了更为直观的对比,发现它们在空间上具有非常相似的分布特征。

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密度图

夜间人口分布密度图(百度人口)

至此,大家是不是对我们朝阳区的公共文化事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呢,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数说朝阳”系列,Tina带你了解更多数字沙盘的幕后花絮哦,下期见啦!

图 / 王俊杰 王轶萱数据分析 / 张新路文 / 袁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