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方诸侯,不仅是自己继承下是势力,还需要会平衡各方势力,尤其当时中国,就要处理国内各方关系,还需要与列强的关系。张学良可说国内、国外关系都没处理好。继承下势力不错,相当是拿到一手好牌,但要分谁打。张学良算是打出对他来说最次的牌了。
从中原大战到918事变,张学良的整体战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成功夺回平津,把大本营迁到北平,拉拢傅作义、商震、韩复榘等华北实力派,消灭墙头草石友三,逐步加强对华北地区的整合和控制。
加上蒋此时忙于在南方剿×,西北已是一派散沙,如果没有柳条湖那声巨响,张学良能否完全控制北中国,成为一代霸主?
其实九一八事变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东北军和俄罗斯交恶日本才敢入侵东北,在张作霖时代,满洲是由日本,俄罗斯,东北军三方势力平衡的地区,俄罗斯和日本军谁都奈何不了谁,在加上张大帅政治手腕过硬,东北军才能左右逢源,屹立不倒,并且谁都不敢小瞧。
但是张作霖死了之后,张学良把俄罗斯的铁路占为己有,最后和俄罗斯打了一仗,没打过,这才是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因为日本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东北军被张学良带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就发生了以后的事。
有人说张学良主张不抵抗,退入关中,以现在的想法肯定很不理解,因为现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这样想,但是在民国时期,各地是军阀混战的,根本没几个人关心中国到底会怎么样,只会抢地盘,发展军队。张学良撤入关中其实是想保存实力,东山再起。
但是进入了关里以后,他根本玩不过蒋介石,最后军队也不跟他一条心,把蒋介石还得罪了。其实,他就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的典型。
当时国内从国民党其他派系大佬,到各路军阀实权人物,到社会文化名流,到普通百姓,基本都是支持蒋介石的。
西安事变有消息说当时国产的内部有杀蒋的声音,但至少从实际上看,这个声音并没有发出太响,毕竟外部苏联不支持,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同意见——所以后来就由周恩来出马,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很大努力。
说个关于西安事变民意问题的一个小插曲:蒋介石安全返回南京后,陈独秀在监狱中听到街上人们兴奋的爆竹声,还对彭述之说“看来蒋介石比我们想象的受到人民拥护的多。”所以无论军队和民心张学良都比不上蒋介石。
如果真的没有九一八事变,可能结果也是一样,蒋介石靠他的宣传手段,当时迷惑不明真相的百姓,以为他是民族英雄,鼓动起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而张学良没有自己拿的出的理论,宣传上完全不占优势,他没有他老爸的能力,比起蒋介石,也差距太大了。所以即使没有九一八张学良控制的军阀势力也会慢慢地走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