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高架是南京内环快速通道的重要路段,承载的车流量多,部分节点拥堵情况出现得也多,一度被市民调侃为“南京最大的停车场”。应天高架赛虹桥立交路段在非早晚高峰时段也经常陷入车多缓行的状态,给来往通行的市民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应天高架
这些路段究竟还要“堵”多久
有没有好的破局方法
现状
宁可走地面道路也不愿上高架
打开手机导航软件可以看到,地图上的应天高架赛虹桥立交路段长期呈现着一截醒目的红色,与周边大片的绿色道路网相比,显得有些另类。在非通勤高峰时段,也经常经历着堵车。
分析:
● 车流量大
● 匝道多是根本原因
● 不文明驾驶导致雪上加霜
● 新手多开得慢
● 洒水车在高架上并排作业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指出:
应天高架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车流量大,且匝道设置得比较多,车辆在特定时段集中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拥堵。
根据交管部门流量测算,高峰时应天高架双向每小时车流量为9000辆,每小时上匝道的车流量为1900辆。由于匝道两股车流迅速汇入主线,对应天高架西向东整体通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平时早晚高峰,高架主线以匝道汇流点为起点,后面车辆排队数公里也不鲜见。
交管部门开展措施
针对堵点已展开定制化、精细化管理
交管部门进行管理优化:
针对应天高架部分堵点的不同情况,交管部门目前已经进行了管理上的优化。据了解,南京交警目前在赛虹桥立交南向西车道上实行了“交替通行”的定制化管理方案,在匝道上设置了交替通行区,将原有导流线延长,提前将两股车流汇合成一股车道再并入主线。
同时,在容易发生事故的路段,交警还设置了“定向车道”的指示标志。定向车道的白实线禁止车辆变道骑轧,对于违反该通行规定的,将处罚100元并记3分。
在实行了交替通行的匝道上,不仅导流线进行了延长,路面上也喷涂了交替通行车道顺序。在拥堵时段,执法车辆和交警都会选择在高架上进行现场疏导,在管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针对应天高架另一个重要堵点
● 江东中路应天大街路口
交管部门也进行了精细化改造。除了对“梗阻”路段拆除部分隔离绿化带,新建了两股车道,同时还将主辅道汇合区进行调整,让辅道车流提前汇入主线。从而大大提高了路段通行效率,晚高峰车辆缓行排队现象基本消除。
建议
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综合治理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给出建议:
目前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即将突破300万,小汽车出行的交通需求已接近道路交通容量的上限。因此从总体趋势来看,道路交通拥堵的常态化已经不可避免。在此前提下,缓解交通拥堵,需要从长计议,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综合治理。
首先还要加快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建设、倡导市民更多地选择集约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小汽车出行依赖。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各个板块的功能配套、职住平衡,实现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减少跨区出行,也能从侧面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困局。
举例:
比如江北、江宁和紫东,这些地区内部的城市功能配套极大完善之后,市民的生活就可以避免过度依赖主城以及跨区域出行,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就会相应地减少许多。
南京长江五桥、机场二通道正在加紧建设,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也正在进行当中。这几项工程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南京都市区的道路网布局,均衡道路交通流量分布,分流严重拥堵的应天大街高架和长江隧道交通量,将对缓解这一线的交通拥堵具有一定效果。
差别化、精准化的小汽车出行、停放政策与价格调控,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交通设计和交通组织优化,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交通控制引导、智慧化一键式出行服务等也能够发挥重要的缓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