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免疫病理机制及诊断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 以慢性全身炎症为特点,持续瘙痒,皮肤发红、开裂和/或干燥,反复发作。美国成人发病率约7%,儿童发病率约13%,成人约50%为中到重度,儿童则为约三分之一为中到重度。伴发心血管,精神疾患(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以及其他疾病。

免疫发病机理

过敏原进入破坏的表皮屏障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如 触发ILC2和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IL-33和TSLP

皮肤驻留的树突状细胞吸收来自受损的外源性和自我抗原 细胞和促进2型免疫

CD8+T细胞浸润特应性皮炎皮肤,激活Th2细胞进一步释放IL-4和IL-13,促进IgE类切换

皮肤浸润的Th17和Th22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导致进一步的屏障损害和表皮增生

免疫细胞:异常和过量的Th2细胞和ILC2激活。

免疫分子:表达大量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IL-31。此外IL-22,IL-17,IL-9,IFN-γ, IL-33,IL-12/23等也见于不同的临床亚型。

具体见下表:

诊断标准

英国标准

屈侧皮肤受累史

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

全身皮肤干燥史

可见屈侧湿疹

2岁前发病(4岁以下儿童不适用)

康-田标准

包括2条基本特征和6条次要特征。基本特征为:

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

个人或家庭中的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AD史)

AD的诊断需要满足2条基本特征或满足第1条基本特征加3条次要特征。

中国标准

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第1条加上第2条或第3条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喵评:特应性皮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身不致命,但会难受的要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