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道教的战争之神与武术之神

宋代以来的道教战神神谱中,其最为显著及崇奉范围最广者,则非“北极玄天上帝”即通称的“真武大帝”莫属。从道教雷法的发展史来看,真武大帝与雷法的关系甚为紧密。

真武本为“北极四圣”之一,李远国先生曾指出:“神霄雷霆的主帅即为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四大元帅,合称北极四圣。” 实际上,宋元兴起的“北极四圣”与彼时战乱纷仍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故四圣基本作为天庭战神而被广泛崇拜。雷法应时而起,宣扬以“四圣”之神力降伏诸魔,从而更加强化了这一信仰崇拜的传统。

《道法会元》已有记载,将此“四圣”作为专门祈请的神将团队。不晚于两宋交替之际,真武大帝即开始被视为战神;而其勇猛力量的表现,除了如《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这样的基本经典描述外,更多显著于道教雷法之中。

《道法会元卷一百三十》的“北真水部飞火击雷大法”更是专门以“教主北极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作为唯一的主法神灵。《道法会元卷一百三十一》的“石匣水府起风云致雨法”,也是需要法师启奏并变身为真武大帝的雷法。由此可知,真武大帝堪称宋元时期较早融入雷法信仰及其神灵谱系的道教神祇,而且其“掌兵伐魔”的战神色彩非常突出。

较之神霄雷法,清微雷法与真武大帝具有更为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存最早的武当山志《武当福地总真集》,即由武当清微派高道刘洞阳所纂。其中记载:“惟玄帝天一之精,丁甲风雨水火之神,俱隶主治,能荡除氛秽。右侍玉童,持符往召玄帝,被旨上朝天颜,恭领帝命,部坎离真相,苍龟巨蛇,丁甲五雷神兵三十万。神将、巨虬、师子、毒龙、猛兽,齐到下方,恭行天讨。” 这表明最迟至元代,真武大帝已完全被视为具有雷部战神统帅的身份。至武当清微派盛行之时,即将真武大帝纳为其道法体系中重要的主法之神。

不难看出,真武大帝非仅是武当清微派斩妖除魔的战神,更且是宫观主奉之神。包括其座下的神将部属,亦成为清微雷法道士所经常召请的护法将帅 。这个传统在元明以后的武当山道教中,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并显诸各宫观的真武戎装造像中(如图1、图2与图3所示)。

随着清微雷法在宋元以后流传至全国各地,受其影响的道教宫观也日益深化了对真武大帝的信仰和祭祀。根据现存方志文献的记载,明以后全国各地与雷法有关的正一、全真道观,其所奉祀的主神有相当大部分即是真武大帝,或至少供奉了真武大帝。由此可见,作为战神的真武的信仰传播与法术传承,在元明以后逐渐结合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共生现象”。真武神的勇猛刚强与雷法的气吞八极,在精神上恰好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契合,从而深刻影响了道教的某些面貌。

几乎在真武信仰与雷法兴起的同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拳法,也在逐渐成形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宋王朝和各个民族政权都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大力提高搏斗技能。长期的战争实践,也从根本上促进了武术体系的不断成熟。这一时期,已有了“十八般武艺”的记载,中国武术从整体上由自发走向自觉,体貌日益清晰,同样进行了一场“唐宋变革”。

这一变革的重要体现是,宋以后武术逐渐离开单纯的军事需要和表演需要,在儒佛道三教的共同浸润下,开始孕育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直至明清门派武术造就出鼎盛局面。众所周知,宋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转型”,而自觉的重要表现,就是三教贤达将汉民族文化的各种主要形态进行规整和分判,并力图建立起圆满自足的文化世界。

作为最纯粹的本土宗教,道教则更多表现出对先秦道家古风的回归,以及对汉民族文化的捍卫。这种捍卫与早期道教致力于理想王国建设,乃至于大汉远征匈奴、大唐降服突厥的雄风血性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诸如雷法的兴起传布,丘祖的西行止杀来展现。

中华民族并非是一个缺乏血性的民族,历史上崇尚勇武强壮的王朝和人物也历历可数。近代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中,正式提出了“尚武精神”一语,遂成为近百年来华人抵御外侮,重塑民族灵魂的重要支柱。

然而,出于对某些道门经典如《道德经》的误读以及其它社会因素,无论在学术理论还是现实践行中,歪曲化畸形化的“柔弱”、“不争”、“处下”等等成为中华道教的错误标签。

实际上,在道教的学术之源——太上老子那里,“两极调和”的精神一直在深层意义上存在着。老子道论之精神核心,在于“不如守中”,此实与《周易》之“一阴一阳”,《中庸》之“守中致和”前后辉映,乃是中国先秦时代哲人的共同智慧。道教承续了道家的文化气质,将中和之道落实于修炼的各个层面,调和了诸多看似对立的状态。

从文化机能来看,道教始终具有一种不懈的斗争精神。在这个善恶兼具的现实世界中,道教与一切“非道”、“逆道”的事物(包括人间的不平与灵界的妖邪)进行着勇武的抗争,遂出现了真武大帝那样的战神。

再加向上一层,道士尚要与主宰人类生死的冥冥力量相抗衡,从而扭转阴阳之化、再造乾坤之体。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这是需要巨大意志和智慧的一种斗争。代表者如道教雷法渗透着尚武血性,其所要传达给世人的,首先是一种面对威胁和邪恶,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在“内在化转向”后充满文质彬彬氛围的两宋,雷法仍然要借助雷电之威,彰显抗争之势。彼时的道门武术恰恰也在兴起,其以丹道为基础,外发为技击功夫以护教救人的理路,与雷法并无二致。它们所彰显的都是雄浑刚健、坚韧豪放的尚武精神,是道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深根的重要一面。

载亦是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