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语文不好而数学倒是出奇意外地好,这是属于典型的偏科学习情况,在很多人看来数学的计算过程复杂、运算的形式也多变化,所以凡是涉及数学成绩好的孩子,通常都会被贴上“优秀”、或“聪明”等称号,但是在真正的精英一群里,也就是学霸的学习状态,他们科科成绩几乎都平均化,这类孩子经常被授予神童、或天才等标签。
所以说,如果孩子的语文不好、而数学却很好的话,并不能断章取义地说孩子很聪明,只能说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思维逻辑比较好。
孩子聪不聪明需要多方面去考量,并非只依靠一方面的优秀,就可以坐享其成“聪明”这个称号,看看学霸类的尖子生哪些不是科科都出类拔萃?即便是有个别偏科情况分数相差的也不会太多。
如题主所述,孩子语文不好、数学倒是很好,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语文不好,而偏科于数学呢?很多人都说数学比较难,实际上语文的阅读理解才是最难的一部分,语文的难度一般在小学三年级这道分水岭里,就可以比拼实力上的一决高下了。
那么,孩子导致孩子数学很好、而语文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1、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
语文的学习重在于兴趣提升,语文不像是数学按照方法步骤计算就能得到答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是属于低年级的范畴,如果孩子升级到了高年级,就会发现数学题也偏向于阅读化,如果孩子阅读理解能力不太好的话,拿到一道题就无法读通读懂那么这道题就跟着凉凉了。
对于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除了阅读量不丰富之外还有着典型的粗心大意,语文和阅读就像是我们嚼食物一样,细嚼慢咽才能尝到其中的精髓,如果十个字照一个字的速度去阅读,通篇下来真的是茫然又无知了。面对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融入书本,不是当任务一样通篇读完就完事了,融入书本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擅于动脑,在眼脑相结合的阅读里自然是效果倍增了。
2、孩子的阅读跟不上节奏
对于孩子的来说,没有什么比课堂的黄金45分钟学习更有知识量,如果孩子一开始在课堂的学习就跟不上步奏,不管是语文也好、数学也罢在成绩方面通常都是不太理想,所以让孩子跟上课堂进程学习非常重要,而跟上步伐的底气又源自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语文阅读跟不上节奏的时候,我们就要抓紧训练孩子阅读的基础理解能力。
对于临时抱佛这类孩子的阅读,运用老一套的看书阅读效果不大也耽误孩子时间,最重要的是当枯燥乏味的阅读遇上没有效果的进展时,等待孩子的只有厌倦的走神或置身事外之感,所以抓紧阅读的基础理解能力,一定要从孩子的思想及习惯上开始训练,比如自律和兴趣这两样就是好东西,能够手握自律和兴趣的孩子通常也拥有不错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孩子的努力有量无质
如何提升阅读的自律和兴趣?很多孩子看似努力实际上却是有量无质,有很多孩子看似在闷头阅读,但是当问及书中内容讲得是什么的时候,回应的是孩子那茫然无知的眼神。如果孩子的努力有量无质的话,即便是鸡鸣时刻苦用功也比不上那些一边玩一边学习的孩子,所以努力一定要讲究方式,不是比谁气得早、用功多,主要是看努力后的效果如何。
关于孩子阅读思想及习惯上的训练方法,包括如何做到有质有量的效果提升,兰妈建议的方法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因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多的时候是茫然,他们需要更多积极向上的榜样作为引导,故而建议家长平时在孩子休息的时候,可以带着他们到图书馆内创造亲子阅读。
为什么是亲子阅读?因为家长的以身作则特别重要、也有着近朱者赤的优势,再加上馆内的阅读气氛良好,孩子很容易投入有思想、有自律的兴趣阅读。这就跟大家下馆子吃饭一样,有的时候饭店的美味甚至不及家里面的味蕾,但很多人却总是喜欢隔三差五地穿梭在各类饭店之间,这其中并不只是犯懒和吃个简单,而是为了吃个热闹、吃个心情,孩子的阅读学习也是如此,在哪里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姣好步伐的提升!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一起学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