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石英,1957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画家,陕西国画院花鸟画院画家,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画家,伍眉画社成员。
陇南写生1
名家评说石英
贾方舟:(著名美术理论家)
石英的作品虽然没有她的老师崔振宽那样的宏大气局,但却画得平实、质朴、耐人寻味。或许,这正是她遵从自己的个人条件发展出来的一个特点。在她的笔下,大西北不再是那样的深沉、悲壮与苍凉,而是融进了一种女性般的温情与忧伤。石英的“淡墨山水”还让我们感到一种单纯的美感。这种单纯,甚至让我们回想到“日出而作”的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画更多地是指向内心的,她画出了一种心境,一种远离都市、如净土般单纯的心境。
陇南写生2
皮道坚:(著名美术理论家)
我特别喜欢石英的窑·门系列作品,它里面不仅有女性细腻柔和的气质,又带有黄土高原的厚重感。她作品的画面与我对陕北的感觉完全一样,尽管画中没有人物,但却有世世代代陕北人的生活情景,很感人。
尚辉(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主编)
石英的作品是用水墨来画的,但是区别于江南画家灵秀的水墨,她里面在灵秀透叠的基础上还是存在着浑厚的东西。用一种温润的墨表现一种浑厚,她的构图也很有张力,这就是它的特点。
陇南写生3
刘曦林:(著名美术理论家)
石英是演绎了西北山水画高腔的崔振宽和罗平安的弟子,然而却不似老师那般苍雄凝厚,她只是像写日记那般以平实的淡墨记叙着她的渭北印象。那些若连若断的短笔有些毛涩,恰是黄土高坡造型与笔墨的感受,那些若聚还散的带有渍痕的墨点又使这黄土地萌生了些许的生命,还有些窑洞、格窗、家畜、碾磨记录着普通农家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印痕。山林中偶有一叶扁舟,她就是那舟中与世无争的现代文士吧,用文人的水墨清韵将那苍凉的黄土高坡雅化,又沁入了一丝女性的温情,笼罩了一层朦胧的薄雾,多了些耐读的余味。
陇南写生4
陈履生:(著名美术理论家、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我认为她很好的保留了她上一辈画家的特色,同时也显现出了她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她画的这种地域性特点并不明确,她把这个画的很模糊,你不知道画的什么地方,但是它确实有北方那种感觉,她削减了它的指向性,而突出了家园的感觉。这种家园是自己生活的,是中国人生活的,这种很清静的感觉,这种清静它并不是因为过去的确定性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因为过去的确定性自己所画或外人所看,有一种立体感觉这是窑洞,这是什么基本上跟我没有关。现在看了她的画反而跟自己都有关系,会有很多联想,我认为这样一种方式或许可能成为石英的一种新的风格。
陇南写生5
陈醉:(著名美术理论家)
一种女性的细腻 ,一种女性的专注, 石英更多的表达一种局部的景貌。在很多画面里面,相对带有一点焦点透视的处理方式,而且她很注意用西洋画概念,形式感来表达。在她的面画里,正因为有这几个因素,所以她有一种新鲜感,有她的趣味,而这种趣味也照样给人一种大西北的感觉,一种大风格的感觉,一种黄土高原的感觉。一个石头,一个磨盘,一个窑洞,一个门楼,很简单。但是她提炼的非常好,形式感处理的很好。
陇南写生6
肖云儒(著名文艺评论家)
石英的画,她在带着一种朦胧的,很淡然的东西来感觉这个世界,他不惊诧,我即便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不惊诧,依然是很朦胧的,就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东方美学,这非常有意思。
刘龙挺:(著名美术理论家)
石英的画,她带有一种女性画家朦胧之美,这些淡墨画好了尤其富有诗意 ,像江南梅雨季节烟雨朦胧的感觉, 虽然她是一个西安画家, 但是在石英的画里面有一种包容 ,她看上去是淡墨 ,她里面的内容并不空,富有诗意 ,富有韵味。
陇南写生7
孙宜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石英的画,浑然一体的感染力很强。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都是从混沌中萌发出来,那个感染力不是某种概念,也不是某种形式,是一种生命本源的感觉。
邵养德:(美术评论家)
我看石英的山水画展是第一次,感觉她内心里面的压抑和长期的积累,通过她的这个窑门,要进行一次释放。但给我的感觉,她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恐惧,好象看着画里面就包含者眼泪没有流下来,但是有着最纯洁的心灵描绘着好象是污染了的环境,整个画面造成的气氛很刺激,但是用着一种很柔和的方法。
陇南写生8
沈奇:(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
读石英,透过她笔下的“淡墨山水”,沁人心脾的,首先是这种朴素宁馨而又淡定旷远的纯正气息,而读之沉久后,更有一脉清华而葱茏的诗意,如云烟般萦绕低回,引申品读。“至味则淡”,但必须是诗意的淡。近年画淡墨的画家不少,如石英这样以气质之素宁、心境之淡远而应和淡墨之“清洁”之“典雅”且出诗意者,却是不多。一方面,石英所画题材,多取近景小景,不失写生的鲜活,又有与其景物促膝而谈的亲近,一种相拥的情态而非凌驾的隔膜,如此生发的内涵之蕴藉,方有自然而然的诗性存焉。石英的“淡墨山水”,可谓充分发挥了这一诗性视觉的特征,连其在画中隐隐透现的一缕忧伤,也是那样素朴与恬淡,却更加加深了视觉的“乡愁”,让我们在她的画中,重返初恋时期的乡村记忆,打捞起那一抹如青涩年少心境般的朦胧之美、清纯之美。
陇南写生9
张渝:(著名美术理论家)
石英的清洁还来自热闹之中的清寂。与许多人任着一口气,逞着一管笔,滔滔写来不一样,石英缓慢而又清净地抒发着自己的文化想象。石英有了更好的沉潜的姿态。这种沉潜的姿态使她有效地避开了时风的污染;同时,也由于闺阁之中特有的精细,石英的作品虽然笔墨朦胧,却依旧雅而洁净。如果说,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是烈酒的话,那么,作为学生,石英的作品则是酒后的睡意。睡意中,当然少不了朦胧,但重要的依旧是朦胧之中的清洁、温暖以及淡淡的忧伤。
方增先(著名人物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馆馆长)
石英虽为女画家,但以线立骨,在荒凉苍茫的高原沟壑中重视结构,突破了重墨古厚的平角,她以墨辅色,用淡墨的倾泼,淡墨厚抹的水墨情韵的艺术探索,尊重笔墨品味,她已从学习老师的笔法中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陇南写生10
刘文西:(中国美协顾问、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
石英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关注,这几年她一直在探索,这次的变化是我意想不到,整个的成熟起来了。我很关注她的艺术,窑洞也好、山也好,她基本上都是生活里来的,笔墨现在很轻松,轻松里面有很多内涵的艺术方面的探索,并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崔振宽:(著名画家)
石英的“淡墨山水”,不是有些画家那种层次分明的淡雅,也不是文人雅士那种虚无缥缈、不食人间烟火的淡墨。她是清淡而浑厚,单纯而丰富的、是混混沌沌、朦朦胧胧的淡墨。他不制作表面效果,笔出中锋,运笔不疾不滞、舒缓自如。她的淡墨,淡得朴实,淡得大气,淡得别具一格。
陇南写生11
陈光健:(著名画家)
石英作为一个女性画家, 我觉得她的作品,有很多她自己的性格,很柔和.但在柔和当中不失厚重,很透明,感觉人很纯净,心灵很纯美,很感动人。
郭全忠:(原陕西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石英的画,给我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她画的很好。作为绘画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的简练。这个是石英这几年的一些想法,做了些新的实验。比如说对象、绘画语言,她要单纯,然后是笔墨单纯了,但是她表达的东西却丰富了。这是个艺术规律,就是笔墨语言的单纯反而增加了绘画内容的深刻。比如她画的窑洞,她不再画那个空间,像山水画三度空间的那么深远,但是她好象很平面化,笔墨的简练化,然后集中在一个窑门的系列,就那么的很简练的点、线、面之间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这种感染力。内涵上的东西增强了。
陇南写生12
罗平安:(著名画家)
石英应该说是一个现代型的非常优秀的女画家,她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语言,很浑朴。她的作品体现了她对人生的理解,既神秘、又感亲切,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王炎林:(著名画家)
我觉得画山水的人应该把山画的就不是山,首先他就没有一个亭子高,一个亭子低呀,一个小松树呀,或者山头挪来挪去的,石英离开了这种招式,而且直接进入生活状态,有一种鲜活感。第二是非物质性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画家他画出来的东西,他不是说我把玻璃画的很像玻璃,石头画的很像石头,花画的很嫩。而石英已经离开了这种绘画的物质性,我特别喜欢。一个画家他最后寻找的就是纯形式的构架,是朦朦胧胧的去表现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呢,说不清、道不明。看石英的画,整个风格上都处于一种淡墨状态,控制在淡墨区,所以我觉得石英应该说,是一个领悟性很强的女画家。她既有笔墨,我觉得又有一种鲜活感,又有一种形式。
江文湛:(著名画家)
石英这一批画,淡化到追求画面的朦胧感。这一点我觉得有自己独特的一个面貌。这个绘画的朦胧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难做的,很难做到丰富性,她这个做的还好,也很有特点,也很具备自己的面貌,那是属于她个人的感觉,这点就很不错。
赵振川:(陕西文联副主席、著名画家)
石英应该说是写生功力非常深,对待生活的研究和笔墨的研究是在女山水画家当中是一流的。这次的作品我认为在她淡墨的表现上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而且现代感和现代意识的趣味和生活的理解,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传统与生活与现代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有了一个很好的默契,在这里面我觉得是一种创新的意识新钢协领,她作为一个女画家,画出了一种深沉的优美,但又是苍凉的,又是深厚的。
王金岭:(著名画家)
早在她在群艺馆展出的时候,我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什么?因为虽然她学的崔振宽,但是她在那里比较动脑子,学的很有起色,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就是经常下乡,经常下乡对她的感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专门把“窑门”呀这些墙呀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作为一个题材来反复的表现它,这是一种尝试。因为一个画家的路子很长,可能这一段时间她探索的方位是这些东西,也可能过上一段时间又是另一种方位。但是可以肯定来说石英她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好的,我相信石英还可以画出更好的画来。
戴希斌:(原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石英的画,我看了非常喜悦,想起王冕的话“只留清气满乾坤”,有她的个性语言,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更看重她绘画里面的笔墨的运用,特别是线的运用,我认为很不容易。这些画在陕西乃至全国来讲,都应该是佼佼者,当然还应该再探索,在丰富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陈国勇:(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
石英从淡墨当中追求笔法和韵味,笔墨追求淡雅,特别是留住的那种笔,墨很淡,体现出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性格,有自己的风格,感觉非常好。
张立柱:(原陕西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
石英这两年的跨度很大,有一个质的飞跃。她从生活的积淀到她笔墨的感悟,这个作品从形式到语言上的处理,都是很具备了一个有潜质的一个画家所具备的东西都出来了。从她的笔墨语言到这个选材,加上她是女性画家,寻找她的潜质,这样她在这方面已经站住了脚。
邢庆仁:(陕西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石英的画我觉得越画越好了,她自己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她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表达方式或者是自己的语言。作为女性来说,她这个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按道理来说女性画家画的很温柔呀,很柔和的感觉,但是她具备了这种博大、苍凉、空旷的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