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姓氏:赫舍里(左侧满文,右侧蒙文)
生活在北方的汉人,尤其东北的汉人,肯定会有过这个疑惑:这特么到底是满文、蒙文还是锡伯文呢?之后想了一下,就放弃了,反正也看不明白。今天大兄弟不干别的,就简单说说满蒙锡伯文的历史,以及区分诀窍。看完,也许你就懂了哦~不傻的人,在开头“赫舍里”哈拉就应该已经看出来了。
(老蒙文)
13世纪成吉思汗在东北出发讨伐并统一东北北部和蒙古高原的部落后,又联合南宋政权灭了女真人的大金政权。之后你懂得,一路嘁哩喀喳亚洲大陆……结果发现自己有语言,没文字咋整呢?学吧!于是因为语言发音方式的原因,就用了被征服的回鹘文字,创造了最早的蒙文,也称老蒙文——胡都木蒙文。到这有人就问了,契丹、女真都有文字,为何成吉思汗没采用契丹、女真的文字呢?后面大兄弟会说的,你先别着急。后来的后来呢,还是13世纪,因为开始有一部分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啦,国师八思巴就以藏文为基础开始创造了“八思巴蒙文”,但是仅仅几十年就被淘汰了,仍然继续沿用老蒙文。
八思巴蒙文
17世纪中叶,在新疆地区的生活的卫拉特部(厄鲁特),因为自己独特的方言,开始了创制另一种蒙文的过程。卫拉特部高僧札亚•班智达创造了“托忒(托德)蒙古文”,但最终也仅仅是在新疆卫拉特部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汗国部分人使用,而新疆蒙古人沿用至今。
托忒蒙文
那又有人问了,为啥蒙古国现在的蒙文好怪好怪的,跟俄文一样一样的。咳咳,你看,你自己已经说了答案了。众所周知,当年满洲国的背后有日本的影子,蒙古国的背后则是苏联的影子。最后蒙古国独立了,因为日本是人人喊打的鬼子,所以满洲国回归了。当时苏联在中亚地区已经大力普及俄语了,岂能放任蒙古国自主?所以,俄化,还是俄化,甚至连饮食习惯都俄化了,反对俄化的蒙古,则遭到了大量屠杀。时间转到了1940年,在有了“拉丁化蒙文”的经历后,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文正式诞生。就在中华民国(被逼迫)承认蒙古独立的1946年,蒙古国开始全面推行新蒙文——西里尔蒙文。
西里尔蒙文
随着现代的蒙古年轻人对蒙古文化产生了传承危机,蒙古国政府2015年已制定计划,将逐渐取消西里尔蒙文,重新使用老蒙文。
蒙文插曲:
苏永布(索永布)文字——苏永布文字(借鉴梵文字母创立)
1686年由喀尔喀高僧,一世咱那巴咱尔创制。这种文字源自梵文兰札体字母,主要用于宗教和装饰目的。由于字体繁难,并未在民间流行。现如今见于蒙古国国旗上的国徽。
瓦金达拉文字(借鉴托忒文字)
1905年由布里亚特喇嘛阿旺多吉(德尔智)创制。这种文字主要反映布里亚特方言,有一百多个字母,主要用于寺庙宗教领域。创制后未推广。
阿里嘎里文字
16世纪时期,为正确传播黄教名词,宗教用于等而创造的文字,阿尤西故西喇嘛借鉴藏文梵文创造的。不是独立的文字。
汉字字母字
13世纪末14世纪初(元末明初),只用于字母范围内,并不是独立的字体。用于汉人学习蒙古语而为之。如:阿兀剌——山 额兀莲——云
文献资料有《至元译语》、《蒙古秘史》、《华夷译语》等。
蒙古最新版国徽
中间那个太阳、月亮、火焰图案就是“索永布”了,细心的人看到没,下面有太极阴阳鱼的图案哦。可见,阴阳思想,亦已深入蒙古人的哲学观。
大清国国旗-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旗,清末使用(1888~1912)。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并非正式国旗,主要是官船和海军用以区分外国舰船,民船不得悬挂,也有个别涉外官衙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1888年清朝第一面国旗诞生,即长方形的“黄底蓝龙戏红珠”旗。1912年清帝逊位后,黄龙旗由五色旗取代。
大清国的国徽
突然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看一下当年满洲国的国徽,估计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呢。看看吧,当涨涨姿势了。是所谓的国花“高粱花”而来的。
说到满文啊,就不得不提女真文,而说到女真文,就不得不说契丹文。当年契丹仿制了汉字制成了契丹文,而女真金与契丹辽交往通商时,就参照契丹文与汉字制作了女真文。总之那字啊,搁现在的汉人看,简直就不忍直视。下图有点高能……
契丹文
女真文
女真金灭了契丹辽后问题来了,女真语发音与汉语发音差异极大,仿制而成的女真字大家用起来非常的不便。可能鉴于满蒙都是诞生于东北地区,发音方式相近且彼此有共用的词语,于是100多年后的努尔哈齐(1599年),就参照了蒙文制成了满文(创造满文前,女真人诸部已经一直在用蒙文)。1632年皇太极为了区别蒙文,要求达海改进,之后就有了所谓的满文“十二字头”和圈点满文(新满文,在蒙文基础上加圈加点),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满文。有意思的是,满文“十二字头”在清代也成为了蒙古人学习蒙文的快捷工具。随着蒙古国逐步回用老蒙文,如果能继续采用“十二字头”教学蒙文,会对两兄弟民族尤其满洲族的文化复兴,有极大的帮助。
满文
所以,大家是不是也就清楚了,为何成吉思汗从东北亚起家跑到了中亚去参照回鹘文制作蒙文。正是因为蒙语与汉语发音差异较大,不适合。至于契丹语,因为融入到包括汉人在内的北方诸族中,已无从考证。从其直系后裔达斡尔人来看,语言属蒙语系,与满语亦有较多共用词汇。
满文与蒙文的“博尔衮”哈拉对比
满文阿字头
至于锡伯文么,诞生时间就较晚一些。也许大家都知道,锡伯与赫哲都曾是女真一部,赫哲人一直没有文字,而锡伯人因为与满洲人走的较近,一直使用着满文。直到 1947年,因为锡伯语与满语并非完全一样(就像卫拉特制作托忒蒙古文一样,方言的原因),而开始创制锡伯文。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先后有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锡伯文新文字方案,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锡伯文新文字方案出台。前者因无群众基础,未能颁行便流产。后者即拉丁文字母记录的新文字方案,30年代末曾用来编写锡伯语文课本,在部分锡伯族学校实行实验教学,但也因诸多方面的原因未能付诸实施。1947年,锡伯人民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还是使用满文才是最佳选择,但根据语言的发展需要对满文进行改进和改革。
1991年制定公布的《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法》,对满文于锡伯文的传承性和1947年文字改革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对字母系统作重新调整。对历史上形成的“阿字首”和“十二字首”音节形式及其排列顺序作了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化,并确认它们在教授锡伯语文中的重要作用,锡伯语文课本可能按此来编写。确定使用符合锡伯文自左至右、上下竖写特点的16种标点符号等等。
锡伯文在字形结构、字母数目、拼写规则和书写方法等方面都同满文一样,体现在字形上的是,分写变为连写。
上图为臀部的锡伯文与蒙文(右侧,因是在线汉蒙软件翻译而成,所以无权威性)
最后给大家更为直观的一个文字发展史:
粟特文——回鹘文——老蒙文——老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粟特文——回鹘文——老蒙文——托忒蒙文
*粟特,中亚细亚古国,属于伊朗语族,后期回鹘人战胜了他们,并借用了他们的文字。
看到没,粟特文就长这样
结尾给大家放一张画
郎世宁的《御马图》,上面为满汉双语